廣告

三峽3死!民團陳抗3訴求 人命不如北市1間廁所「盼修強制險至500萬」

生活 交通
2025/05/25 12:50
問問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余姓老翁4/19在新北市三峽駕車暴衝釀3死12傷憾事,民團「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今(5/25)於立法院前舉行「保護下一代:交通工程改革,駕照全面回訓」遊行,數十個團體、2百至3百人一同走向交通部前提出3大訴求,一、駕駛人全面回訓​,二、改革高齡換照制,三、交通工程改善,另外,民團也認為,台灣汽機車強制險30年未修,最高僅有200萬元,痛批人命不如北市1間廁所,喊話應上修至500萬元,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副司長胡迪琦出面接下陳情,並回應「安全都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大家的意見我們都會持續收集 ,也會納入未來施政的一個參考」。

民團今舉行「保護下一代:交通工程改革,駕照全面回訓」遊行。林林攝 zoomin
民團今舉行「保護下一代:交通工程改革,駕照全面回訓」遊行。林林攝

「保護下一代:交通工程改革,駕照全面回訓」遊行於上午10時展開,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桃園市人本交通推動協會、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等交通團體,以及交通倡議者如Cheap、貓頭鷹交通書、通勤者之歌、火花羅,還有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暨職能治療學會監事張玲慧等醫事人員,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監事黃約農、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理事黃升等警消團體等共數十個團體、百人到場。

活動主持人、行人零死亡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表示,三峽車禍暴露出我國監理、考照的漏洞以及駕照管理之鬆散,以及道路設計之不足,民間團體多年來呼籲中央「駕照全面回訓、分級、換照」與「改善高齡換照問題」,也督促地方政府應依《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儘速「改善交通工程設計」,卻遲遲仍未獲具體回應。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副司長胡迪琦(中)。陳怡文攝 zoomin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副司長胡迪琦(中)。陳怡文攝

活動主持人、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監事陳翔庭說明遊行3大訴求,一、駕駛人全面回訓:制定所有駕駛人的駕照回訓、分級、定期換照制度。目前僅有針對記點滿6-12點的駕駛,需要1-6年不等的回訓,這麼小的回訓規模,根本無法讓危險駕駛在出重大事故前就被汰除,講習內容和量能也非常不足。我們要求透過駕駛人全面定期回訓換照的制度,確保路上的駕駛人都能有良好的駕駛能力和用路觀念,以淘汰不適任駕駛。

二、改革高齡換照制:透過具有鑑別度的檢核,檢驗駕駛能力及身心狀況。目前的高齡換照測驗淪於形式,僅有簡易體格檢查及認知功能測驗即可換照,根本無法確認其駕駛能力,且民國31年前出生的高齡駕駛不用換照,我們要求透過具有鑑別度的檢核,嚴格檢驗其駕駛能力及身心狀況。

三、交通工程改善:行人友善區、通學區應落實及防護柵、減速帶設計應法制化。行人友善區、行人優先區、通學區等規劃目前規劃進度仍緩慢,我們要求透過良好的設計,從路口的號誌、鋪面、實體減速裝置等,清楚地提醒駕駛,這是一個需要減速慢行的地方,讓通學巷弄車速必須降到20-30公里以下;並且,透過實體人行道、防護柵、庇護島等設計,讓事故發生時,傷害能減到最低。

要求駕駛人全面定期回訓換照的制度,確保路上的駕駛人都能有良好的駕駛能力和用路觀念。林林攝 zoomin
要求駕駛人全面定期回訓換照的制度,確保路上的駕駛人都能有良好的駕駛能力和用路觀念。林林攝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林柏勛表示,針對各國回訓制度與無照駕駛罰責的比較,討論台灣無照駕駛的成本過低的問題,例如日本無照駕駛最高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知情不報亦有處罰、美國監禁10天至6個月,最高罰緩約2萬9千元台幣、加拿大則是扣車7天及駕照暫停。

回訓制度方面,日、韓、美等先進國規定70歲需要回訓換照,換照時,除了健康與認知測試,也有相關駕駛培訓。韓國更是透過65歲免費搭乘地鐵、交通卡補助等政策鼓勵長者繳回駕照。尤其在地狹人稠的日本,透過駕照分級與定期回訓,以及嚴格的記點制度與違規處罰,有不適任駕駛人的「退場機制」,才能確保道路上的駕駛皆具有良好素質,日本也成功將過去交通問題嚴的交通地獄,扭轉成較低的死傷比例。

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理事長林美娜認為,長期透過交通受害者的關懷與照顧,協助交通受害者恢復正常生活,根據過去經驗,說明台灣汽機車強制責任險最高僅有200萬元,台灣人命如此廉價、不如北市1間廁所,汽機車強制責任險將近30年始終拒絕修改,實在難以照護受害者與其家庭,要求台灣汽機車強制責任險上修至500萬元,以補償悲劇於萬一。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監事張玲慧。陳怡文攝 zoomin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監事張玲慧。陳怡文攝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監事張玲慧表示,駕駛人會因為疾病、藥物的影響,使駕駛能力下降。目前台灣並沒有針對因為疾病影響的高風險駕駛,例如中風、心血管疾病、視力退化,提供後續諮詢、評與復健訓練的機制。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說明,交通改善首先解決3E(工程、教育、執法)的交通工程問題,透過良好的交通設計,如行人友善區、行人優先區、通學區等規劃,透過良好的設計,從路口的號誌、鋪面、實體減速裝置等,清楚地提醒駕駛,這是一個需要減速慢行的地方,讓通學巷弄車速必須降到20-30公里以下;並且,透過實體人行道、防護柵、庇護島等設計,讓事故發生時,傷害能減到最低。

林志學也說明,世界上有許多「汽車防意外暴衝」的科技,如誤汽車踩油門抑制系統、DMS 偵測駕駛人無意識系統,透過駕駛人偵測系統,可以預防疲勞駕駛、分心偵測、不當駕駛等。政府可以參考德國規定汽車要裝防撞設備,有碰撞危險時會物理性自停,美國也規定2026年起新車需裝設DMS系統。台灣政府應該參考規範汽車駕駛使用這樣的科技系統,降低交通意外發生時的傷亡。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交通部 # 三峽暴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