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法總理上任3個月遭不信任投票垮台 法國政局為何對歐洲攸關重要

國際 寰宇要聞
2024/12/05 10:06
張翠蘭 文章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法國上任僅3個月的總理巴尼耶因為以爭議手法強行通過預算改革案,周三(12/4)被國會議員發起不信任動議趕下台,是政府時隔62年來再次在不信任投票中垮台,並進一步加劇法國的政治不穩定局面。分析指,值此地緣政治的關鍵時刻,更凸顯歐盟嚴重缺乏領導力。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3個月前獲總統馬克宏(前)任命的總理巴尼耶(後),12月4日遭國會議員通過不信任投票將下台。美聯社
zoomin
3個月前獲總統馬克宏(前)任命的總理巴尼耶(後),12月4日遭國會議員通過不信任投票將下台。美聯社

法國極右派與左翼議員12月4日聯手,發動對總理巴尼耶(Michel Barnier)及其政府的不信任動議,動議門檻為288票,最終以331票過半數通過此案。巴尼耶現在必須提出辭職,不過在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選擇新總理期間,巴尼耶可能會繼續擔任看守總理。

這是自1962年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擔任法國總統時,總理龐畢度(Georges Pompidou)因不信任投票下台以來,首見政府垮台。

巴尼耶推動的預算改革案因未在國會獲得足夠支持,這位前脫歐談判代表因而決定於2日援引總統令,未經投票強行通過預算,惹怒反對黨。如今導致他垮台的預算案也已經失敗。

這項預算改革案包括600億歐元(約2兆589億元台幣)的赤字削減,極右翼的全國集會(RN)以及在議會選舉中贏得最多席位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NFP)都極力反對。巴尼耶坦言這是一項不受歡迎的艱難措施,但眾人仍「必須正視國家債務的現實關鍵時刻」,「投票讓我下台不能解決國家的財政問題」。

巴尼耶強行通過預算改革案,招致反彈而垮台。美聯社 zoomin
巴尼耶強行通過預算改革案,招致反彈而垮台。美聯社
廣告

馬克宏須快馬加鞭任命新總理

法國政局動盪已持續數月,率領復興黨及中間派聯盟的馬克宏為阻止極右派勢力,提前在今年夏天舉行國會選舉,卻造成三黨都沒有拿到絕對多數席位。馬克宏今年9月任命保守派的巴尼耶領導少數政府,此後朝野關係持續緊繃。

法國總統的選舉是跟政府分開,因此馬克宏未直接受到此次不信任投票結果的影響,但他必須快馬加鞭任命新總理,以避免政府不存在的尷尬,尤其是在美國2024大選成功回鍋選上總統的川普,將在本周末到訪巴黎,參訪重新開放的巴黎聖母院。

由於法國要等到明年7月才能舉行新的議會選舉,因此議會目前無黨派獲多數的僵局,勢必會繼續下去。

馬克宏11月29日參觀修建完成並即將重新開放的巴黎聖母院。美聯社 zoomin
馬克宏11月29日參觀修建完成並即將重新開放的巴黎聖母院。美聯社

「法國巨獸」若失控恐損歐元聲譽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法國政局不穩定影響深遠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是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然而預算赤字不斷膨脹,遠遠超出了歐盟的標準,同時法國政府債務數字也同樣令人驚訝。

這讓擔心生活成本的法國納稅人感到不安,也讓歐元區其他國家感到不安,擔心如果「法國巨獸」失控,貨幣聲譽會受到損害。

在此同時,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也陷入了困境,在爭吵不休的聯合政府最近垮台後,德國將於明年2月提前舉行大選。

歐盟群龍無首

法國和德國傳統上被視為歐盟意識形態和政治力量的「發動機」,如今這具引擎因政治爭端分裂而吱吱作響,整個歐盟都受到影響。面對俄羅斯的擴張主義及咄咄逼人,歐洲旨在維持的堅決展示力量和團結岌岌可危。如果美國即將回鍋白宮的川普上任後削減或甚至停止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歐洲可能無法履行堅定支持烏克蘭的承諾。

在地緣政治的這個關鍵時刻,隨著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更專制、同情俄羅斯的領導人崛起,法國和德國深陷其國內的政治和經濟困局,更顯歐盟群龍無首的窘境。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廣告
廣告
# 法國 # 不信任投票 # 歐盟 # 馬克宏 # 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