闆娘小腸中風切除190公分!半年恢復經口進食 台大創奇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84歲闆娘黃江和58歲長期在台工作的日本男子,均因小腸中風分別切除190公分、250公分小腸,術後台大醫院與時間賽跑,以全靜脈營養照護努力恢復腸道吸收功能,最後兩人在術後6個月、3個月後逐漸恢復經口進食,堪稱奇蹟,有別於8成病人因腸道功能恢復不佳,最後感染、肝腎功能異常死亡。
術前和術後的營養狀況攸關手術的成敗及患者的康復速度,台大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吳經閔表示,營養不良會提高併發症發生率和術後死亡率,大範圍切除腸道的病人會利用靜脈營養和藥物爭取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促進腸道粘膜增生,才能慢慢增加吸收面積,提早經口進食攝取營養。
正常小腸長度約200~400公分,切除超過三分之二就算大範圍切除,如果小腸連接大腸的地方也切除,吸收功能會變得更差,然而根據經驗,大範圍腸道切除病人只有2成能完全擺脫靜脈營養。吳經閔說,若靜脈營養無法讓腸道粘膜增生足夠多,十年後有一半病人可能因靜脈營養併發症感染、肝腎功能異常而死亡。
84歲闆娘黃江十年前因小腸中風壞死,切除190公分小腸,術後發生胃腸道吸收不良,吃下肚就拉,整天不舒服,讓她直呼「一度不想活了」,經由靜脈營養半年,半年後逐漸恢復經口進食,營養師調整三餐質地與烹煮方式,加上營養品的補充,最後讓黃江女士順利增加體重,恢復健康。
58歲長期在台工作的日本男士,六年半前因小腸中風切除250公分小腸,只剩50公分,術後臺大醫院靜脈營養專責護理師與藥師通力合作,教導居家靜脈營養照護和靜脈營養調劑,經歷居家全靜脈營養照護三個月後,日男順利脫離靜脈營養,之後可以少量多餐方式經口攝取足夠營養維持生命,讓他感恩地說「活著真好」。
臺大醫院的營養支持團隊(Nutrition Support Team, NST)成立於1986年8月,是亞洲最早成立的專業營養支持團隊,專注於為住院病患提供個人化的營養評估和支持,尤其是在手術、癌症治療和其他嚴重疾病的照護過程中。
經過30多年致力於新型靜脈、腸道及免疫營養的開發,臺大醫院專責護理師照護過的居家靜脈營養病患,成人部分已經超過1400人次,累積全台最多。吳經閔更深入發表數據化營養監測、AI輔助的營養計劃,以及更加便捷的術後營養補充方式,將成為未來醫療的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