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發電白天能達10%標準 專家看「夜間備轉容量是問題核心」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經濟部能源局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顯示,用來衡量電力系統供電可靠度指標「備用容量率」在2023至2024年從14%、17%,下修至9.5%、10.2%。中央大學教授梁啟源認為,目前白天再生能源發電雖能達到10%標準,但夜間供電卻是問題的核心,這些數據未被完整公佈。
夜間備轉容量力是問題核心
根據能源署統計,核電比例在2016年占比約12%,近年核一、核二廠共4部機組陸續停機,截至前年占比約8%,去年遞減至6.3%,在27日核三廠1號機停機後將進一步降到3%。
目前台電已規劃由豐德新機組替代,加上歲修機組回歸及再生能源,供電能力可滿足負載需求,日、夜尖峰備轉容量率維持在10%、7%水準。
梁啟源指出,台灣電場發展困難重重,政府的備轉容量力預測將達10%以上,但實際上近期數據僅為8.1%。且備用容量力與備轉容量力有所不同,備轉容量力還需減去5個百分點,實際上僅有3.1%。
梁啟源還指出,根據政府公佈的資料,今年上半年有191天備轉容量力在10%以下,甚至有62天低於6%,其中3天低於5%。他強調,白天的太陽能發電雖能達到10%的標準,但夜間供電卻是問題的核心,這些數據未被完整公佈。
廢核國家僅剩台灣與德國 但德國相較台更有優勢
梁啟源表示,在32個擁有核電廠的國家中,僅剩台灣與德國堅持完全去核。梁啟源說,德國雖然停止核電,但仍可依賴歐洲大陸的電力進口,其再生能源發展有更大的土地優勢,儘管如此,德國也已開始變成電力進口國家。再相較之下,台灣的土地資源有限,太陽能發電設置受限,「許多太陽能光電在跟農地搶地」。
台灣的太陽光電每平方公里設置量達0.3MW,已超過德國的0.2MW。他說,台灣土地資源稀缺,地皮價格昂貴,許多太陽能設施不得不設在農地、等地,對民生帶來困擾,也質疑土地資源運用是否合適。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