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的和牛」台東人捍衛部落美食 別污名化蝸牛跟阿粨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蝸牛小米粽3死案,12人疑似吃到血桐葉包小米、蝸牛、豬肉、竹筍、小米粉的小米粽而食物中毒,3人不治、9人住院,隨即引起熱議,台東人喊話,不要污名化台東的國民美食蝸牛與原住民傳統美食阿粨 (小米粽)。
蝸牛小米粽案奪3命9人住院
台東縣金峰鄉賓茂村83歲曾姓阿嬤,昨天晚上吃了血桐葉包小米、蝸牛、豬肉、竹筍、小米粉的小米粽,發生嘔吐、抽搐,送醫後不治,前往守靈的親友有11人同樣吃了小米粽後送醫,36歲徐女和76歲劉婦不治。總計有12人送醫,3人死亡,另9人尚在醫院留觀或是轉加護病房。
年紀最小7歲男童
目前在醫院的7歲男童與插管的66歲楊姓婦女、59歲楊姓婦女、45歲新姓男子,狀況都比昨天穩定。台東基督教醫院的40歲曾姓女子與在衛福部台東醫院53歲楊姓女子,目前尚插管治療,但狀況也都比昨天穩定。
蝸年是當地日常美食
該案引起網友討論小米粽及蝸牛,台東人上網呼籲,不要污名化台東的國民美食蝸牛與原住民傳統美食阿粨 (小米粽)。民進黨前台東立委賴坤成昨發文表示,小米粽「阿粨(阿拜)」有點類似肉粽,是在地人美食,台東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利用在地食材是偏鄉傳統的生活模式,雨後撿拾蝸牛或到溝渠撈田螺作為副食都是我們的生活日常,特別是清脆、嚼感十足的炒蝸牛更是國民美食,幾乎所有山產店或快炒店都是必備菜單。」
賴坤成:蝸牛中毒機率微乎其微
賴坤成說,「雖然也知道雜食的蝸牛在田間可能誤食到有噴灑農藥的作物,但多數蝸牛撿拾後都會先放置幾天才處理,也有是人工飼養,且發生中毒機率微乎其微,已經多年未聞,中毒原因尚待檢驗,不宜過多揣測,但一定會影響蝸牛食用的意願。」
網友:部落傳統美食不容污名化
中央社報導,擔任老師的林姓網友說,昨天事發後接獲許多長輩電話,加重語氣提醒他「千萬不能吃蝸牛或那個粽,林老師認為,他經常走訪部落,參加活動或家訪,他說,吃過很多的阿粨,這是部落傳統美食文化,不能污名化的。
「原住民的和牛就是蝸牛」
美食節目「食尚玩家」曾到訪台東一家專賣蝸牛料理的餐廳,主持人曾子余說,自己有1/4原住民的血統,「原住民的和牛就是蝸牛」。臉書台東人社團也有人在賣去殼的蝸牛,冷凍包裝,還賣「蝸牛蛋」就是蝸牛的輸卵管,口感粉嫩宛如蛋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