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找8所大學推跨域學習新制 學生畢業可拿「校學士」學位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為培養學生跨領域能力,教育部推動「跨領域學士」制度,讓學生可以依照自身興趣、需求,在就讀學校修讀不同領域的課程,進而在畢業時取得「跨領域學士學位」,畢業證書上則會註明修習過哪些專長。此計畫共有成大、清大、台師大、東吳等8所大學參與,預計113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始受理學生申請。
《知新聞》9月獨家報導,教育部推動「跨領域學士」,預計下學期上路,教育部今(26)日舉行「跨域彈性修業試辦計畫」記者會,說明此計畫內容。此計畫借鏡台大的「校學士」制度,主軸是要讓學生去選修不同科系、學院的課程,畢業時能拿到「校學士」的學位。
此計畫參與學校包含陽明交大、成大、清大、台師大、政大、中央大學、東吳、長庚等8所大學,預計113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始,可受理學生申請。考量學校輔導量能,參與學生數限縮在各校學士班學生的1%到5%之間。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表示,「跨域彈性修業試辦計畫」當中,學生可以依照自身興趣、需求,組合跨學院的課程模組,進而取得跨領域的學士學位證書,並註明修習過哪些專長,適合想追求新領域、綜合領域的學生。
他舉例,可能有學生同時修習了經濟學、心理學、文學等專長,最終拿到跨領域學士。他也強調,透過跨領域人才的培養,有機會培育具備人社底蘊的學生。
「跨域彈性修業試辦計畫」找來台大「校學士」推手、前教務長詹魁元,擔任計畫主持人,詹魁元說,參與計劃的8所學校都已完成計劃書,學校推動「校學士」必須先修改校內法規,並盤點校內課程,之後再建立制度、開放申請,同時在過程中思考,制度有無需要微調之處。
詹魁元強調,不會強求學生一定要跨領域學習,不過,有些學生適合不同領域匯合的學習方式,希望讓學生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目前參與台大「校學士」台大生傳系學生蔡詠臻分享自身經驗,她對文學、商管等領域都有興趣,為了在大學四年內,可以善用學校資源、最大化學習的成果,因此申請參加校學士,她修習的領域是結合心理、行銷、文學跟資料呈現,開始修讀後,也發現自己的學習角度更踏實、充實,也更加了解每一堂課學到的知識,都是她規劃過後的內容。
至於目前8所參與學校如何挑選,以及未來是否擴大規模,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曾新元表示,高教深耕計畫當中,就有了解各校在跨域學習、自主學習的成果,這8所學校,是根據過往成效挑選出來,而且學校要有一定規模才能有足夠資源,協助學生進行跨域學習。
他也說,其他學校想做「現在就可以做」,這8所學校是當成試辦典範,未來可逐步擴大。
另外,對於能否開放更多學生參與,葉丙成直言「這個不能衝人數」,此類計畫當中,學校給予學生的陪伴、輔導很重要,因此不會給學生設下參與人數要求,各校要視其資源、量能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