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17日法說登場 匯損、關稅等7大議題成市場焦點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晶圓代工廠台積電(2330)將在本周四(17日)舉行第2季法人說明會,由於第2季新台幣升值逾10%,初估影響毛利率達4個百分點,法人關心第2季毛利率是否因為匯損而將下修,另美國對等關稅及8月半導體關稅也還未出爐,評估影響程度也會是法人較為關注的焦點。

1.法人關注Q2實際匯損金額
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在上季法說會以1美元兌32.5新台幣的匯率假設預估,第2季合併營收284~292億美元(約新台幣9230~9425億元)之間,以中間值估約季增加13%或年增38%預計毛利率將介於57%至59%之間,營業利率介於47%至49%之間。
台積電第2季實際營收達9337.92億元,較上季8392.54億元成長11.26%,表現符合原先財測。不過,法人推估,台積電當時營收計算是以台幣匯率32.5元計算,和6月底的29元左右相較大幅升值10.77%,若按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股東會上說明台幣每升值1%將影響毛利率0.4個百分點,第2季匯損就侵蝕約4個百點,台積電第2季營收不僅創單季新高,假設扣除匯率影響,應該可超越當時財測的高標。

2.美對台灣對等關稅、半導體關稅對公司業績影響
魏哲家在6月股東會中也有針對關稅問題坦言,「很難回答的問題,一個是關稅,一個是匯率,兩個都不是台積電主導的」,而關稅是進口的人要付,不是出口的付,台積電是出口的,「可是呢,關稅會使得物價稍微提高,各位都會感覺得到,物價提高了,那麼需求就會降低,需求降低,台積電的生意就有可能受影響」。

3.大而美法案過關、是否加速美國建廠速度?
台積電在4月初由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宣布加碼1000億美元,新增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及1座重要的研發中心,預計在美國晶圓廠廠從原先規劃的3座擴增至6座,其中第1座4奈米廠已進入量產,第2座正在興建中,今年4月川普上任百日時,商務部曾發表聲明第3座廠正式動工興建,而在「大而美法案」過關後,將給予在2026年底前動工興建的半導體新廠的稅收抵免比例,從 25% 大幅提高至 35%,因此台積電是否會趕在2026年底前動工興建第4~5座晶圓廠及2座先進封裝廠,值得進一步關注。

4.2奈米及A18製程最新進度
台積電在上季法說曾透露,2奈米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量產,並且其量產情況類似於N3。隨著台積電持續改進的策略,還推出了N2PE,這是N2系列的延伸產品,N2PE在性能和功耗上進一步提升,滾動生產預定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台積電另推出了A16,量產生產計畫在2026年下半年開始。
5.日本熊本二廠因塞車延遲後何時動工?
針對日本熊本廠營運後對當地交通帶來衝擊,魏哲家坦言他也曾親自體驗,以前10分鐘車程,現在要1小時,當地居民已經不耐煩,台積電就跟政府溝通「你把交通改善好之前,我們會把它延遲,所以他們就跟我們講說,好那他們要盡量快,所以我們說有稍微延遲,是基於日本政府給我們的承諾」。然後台積電就蓋第二個廠是基於這個的時程。
他認為這一定要改善,不然到時候第二廠開始做,會讓當地人很不開心,也會對當地居民很不好,因為他們會變成受害者,因此台積電就和日本政府溝通,在交通改善前,台積電會延後計劃,所以延遲是基於日本政府給的交通改善承諾,這個已經跟當地溝通完,所以沒有什麼抱怨,也跟客戶溝通過了。
日前外媒還報導熊本二廠建廠進度受到美國建廠而往後推遲,不過,台積電強調,不評論市場傳聞,在美國的投資計畫,不會影響其他地區的既有投資計畫。

6.AI需求是否趨緩?
AI熱潮是否持續一直受到市場討論,魏哲家日前表示,2025年台積電的客戶自始至終表現出對AI相關需求的強烈需求,台積電將把2025年的AI加速器收入提高1倍。根據台積電的規劃框架,對未來5年內的AI加速器收入增長將接近中位數40%的百分比(44~46%)增長充滿信心。
7.Q3及下半年營運展望
台積電第2季營收達9337.92億元,較上季8392.54億元成長11.26%創單季新高之後,法人擔心上半年營運高成長恐因因關稅議題出現拉貨潮,但會不會造成第3季及下半年成長動能趨緩?還有待台積電進一步對外說明,對於下半年產業前景也可望進一步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