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新生天橋為何要拆?蔣萬安在堅持什麼 北市交通局不忍全說了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 台北市唯一有頂蓋、已有42年歷史的人行陸橋「和平新生天橋」驚傳即將拆除,引發部分民眾反彈希望保留珍貴城市記憶,甚至串聯簽署聯署書抗議,但台北市長蔣萬安態度仍未鬆動,直言「對的事情要堅持,不要騎驢找馬」。北市交通局也再針對評估拆除補充說明,稱該天橋式結構老舊的公共設施物,對市容天際線景觀有阻礙,同時使用率僅10%,拆除後可降低右轉事故。
天橋使用率僅10% 橋墩影響視距造成死角
北市交通局表示,隨著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及輪椅族愈來越多,為提供行人優質無障礙通行環境,多已在天橋下的平面道路劃設行人穿越線,以致天橋的使用率大幅降低,經過實際調查,目前和平新生天橋使用率約10%。
交通局說,以交通觀點考量拆除,主要是因天橋樓梯及墩柱影響轉彎視距,右轉車無法清楚看見轉角行人或自行車;另行穿線銜接人行道行人動線亦受限橋墩及樓梯,導致行人辨識車輛之視野亦有安全隱憂,行人及車輛彼此較難被看見。
北市府:天橋結構老舊、有礙市容天際線
交通局指出,參考類似路型天橋實例,拆除後可降低右轉事故,以信義基隆路口為例,拆除天橋一年後,右轉車交通事故由11件減少為4件,減少6成以上,且拆橋後路口轉角淨空也有助於景觀。
交通局直言,該天橋啟用迄今逾40年,已屬結構老舊的公共設施物,且對市容天際線景觀有阻礙,經市府整體考量評估,才決定將進行拆除。
拆除後將引進人本路口設計
交通局另外表示,拆橋後,將以安全的行人保護配套設計,引進最新人本路口設計進行道路改造,除了路口轉角處全面淨空,不會影響右轉車行車視線外,另外道路行穿線也會退縮,同時增設庇護島,在路口轉角處也增設欄杆,並針對行人早開時向措施,讓車輛駕駛人更能注意到行人,保障行人安全。
交通局進一步指出,為維護通行安全與行車順暢,及避免部分工程二次施工,交工處配合新工處天橋施工期程併同調整號誌位置、增設庇護島及行穿線退縮工程,以利行人及行車安全。
柯市府就想拆 居民反彈大叫停
1982年啟用的和平新生天橋,不僅是所在的蛋黃區大安區,也是北市唯一有頂蓋的天橋,至今橋齡42年,前朝柯市府曾傳出要拆除,因居民反彈計畫叫停,蔣市府不放棄評估使用年限過期,預告11/4開拆,遭護橋團體連署反對。昨新工處準備進場拉警示帶,遭民眾和護橋團體抗議,對罵場面火爆,拆橋行動只好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