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來無恙」指的就是牠!恙蟲病已9起 他被咬「高燒2週、淋巴腫」哀號快死了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清明連假將至,且近期氣溫開始上升,蚊蟲活動開始活躍,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連假期間若規劃赴郊外掃墓祭祖、踏青或從事登山、露營活動時,因易接觸到蚊蟲(如:蚊子、蜱蟲、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目前全台累計是9例,其中花東地區6例為多,若民眾出現「黑色傷口的」焦痂很可能就是被恙蟲咬了。

恙蟲病今年已9起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2025)年截至3月24日,累計39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多自東南亞國家移入,病例數與2024年同期(38例)相當,惟高於2021年至2023年(介於0-14例)。
另累計9例恙蟲病確定病例,個案感染地以花東地區6例為多,今年累計病例數低於2021-2024年同期(介於16-30例)。我國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歷年資料顯示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上升,6至7月達高峰,於東部及離島地區感染病例數較多。

「別來無恙」就是在問候是否被蟲咬
「曾記西藥房」臉書中提到,恙蟲潛伏期長7-14天,感染恙蟲病會出現皮膚紅疹、淋巴結腫大、發燒的狀況,若是發生在小朋友或老年人身上,會有高風險的狀況。
恙蟲病的特徵是身上會有黑色的傷口,黑黑的焦痂,不太會痛。古人提到的「別來無恙」,其實就是在問候關心對方「最近有沒有被恙蟲咬到」,顯示恙蟲從古至今都令人困擾。

6-7月高峰期
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9至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花東及離島地區病例數較多。
傳染方式
恙蟲病的病媒為恙蟎(Mite),幼蟲相當微小,肉眼幾乎看不見。恙螨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宿主遭具傳染性的恙蟎幼蟲叮咬,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

被咬高燒2週、淋巴結腫大
有民眾在疾管署臉書留言表示,「之前在馬祖當兵被她咬過...立克次體感染發高燒兩個禮拜(39.8度吃退燒藥38.6)全身淋巴結都腫大,那個期間真的覺得快死了,讓我了解到抗生素是怎麼被稱為醫療奇蹟的。」
疾管署提醒,可別看恙螨小小一隻覺得被咬也沒關係,發病之後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死亡率可高達60%。
主要臨床症狀
🔵潛伏期:通常為9~12天。
🔵焦痂(eschar):約有50-80%患者可在被恙蟲叮咬處發現潰瘍性焦痂,大多為無痛性。
🔵局部淋巴腺發炎腫大。
🔵發燒:39℃以上若未用抗生素治療,高燒約可持續14天。
🔵出疹:發燒第4-5起,軀幹先出現紅色斑丘疹,繼而擴至四肢及臉,第9-10病日時消退。
🔵頭痛、大量出汗、結膜充血,如未適當治療,嚴重時會有血壓下降、意識不清、肺炎、心肌炎、休克等現象,死亡率可有1-60%之差異。

3招預防恙蟲
1.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
2.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之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
3、返家儘速更衣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