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扎染愛滋機率低!預防投藥保護力八成 醫:沒人因此感染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一名機場防疫護理師因同事把抽過血的針頭亂丟在垃圾袋,害她被針扎得預防性服用抗病毒藥物,降低愛滋和梅毒感染風險。醫師指出,文獻顯示只要在72小時內預防性投藥,連續吃藥28天,保護力可達八成,過去沒有人因針扎而感染愛滋病毒。

這名機場第一線護理師向桃園市議員黃瓊慧陳情,指出同事隨便把30幾支有感染疑慮的針頭亂丟入垃圾袋,而非放在專門裝醫療廢棄物的盒子,害她被針扎到,這些針頭抽過來自世界各地「有症狀」旅客的血液,讓她陷入愛滋病、梅毒、B型或C型肝炎的感染風險之中。
她被針扎當天就醫,醫生立即要她服用抗愛滋、抗梅毒等性病的藥物,而且需要持續追蹤。服藥之後產生不適的副作用,她向主管請假竟受到各種刁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顧文瑋表示,無論因職業或非職業的關係曝露於HIV病毒時,只要在曝露後黃金72小時內預防性吃抗病毒藥物,連續預防性投藥28天,保護力可達八成,在曝露後24小時內投藥更好。過去文獻顯示,只要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沒有人因為被針扎到而感染愛滋病毒。
過去曾有警消人員在執勤過程被咬傷,也曾擔心感染愛滋病,顧文瑋說,全台灣有很多愛滋指定醫院,門診或急診都有提供服務,需要的話盡早使用愛滋抗病毒藥物,別因爲擔心藥物副作用不預防性投藥。

愛滋抗病毒藥物其實相當安全,沒有太大副作用,顧文瑋指出,大部分的人吃了沒有感覺,少部分的人吃藥後前幾天會疲累或腸胃不舒服、頭痛,服藥28天到後面幾乎没有什麼不舒服。
如果是在醫院不慎被針扎,知道曝露來源是誰,顧文瑋說,經檢驗曝露來源,如果對方沒有感染HIV病毒,被針扎的人也未必要預防性使用愛滋抗病毒藥物。但這位機場護理師是被一袋針頭扎到,不清楚曝露來源,為了把風險降到最低,就會建議盡早預防性使用愛滋抗病毒藥物,這是合理且標準做法。
被針扎之後的標準流程除了HIV病毒,還會追蹤B型肝炎、C型肝炎,顧文瑋表示,如果本身有B型肝炎抗體,被針扎到其實不用太擔心感染B肝,C肝沒有曝露後預防性投藥,但即便追蹤後C肝轉陽性,也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