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症狀也要乳癌篩檢!乳房X光常見2迷思延誤 存活率剩4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平常沒什麼不舒服,需要做乳癌篩檢?」,許多女病人常誤解「沒症狀=沒問題」、「摸不到=不用檢查」,醫師提醒,乳癌早期往往無任何不適,未必摸得到腫塊,當出現症狀或觸摸到異常時可能已經中晚期,大家常迷思乳房X光攝影很痛,其實不適時間非常短,多數人都能忍受,輻射量比一年自然環境中接受的劑量還低。

乳房X光攝影常見2迷思延誤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根據國民健康署「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一年新確診人數已突破1萬7千人,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5至69歲之間,近年也有年輕化的趨勢。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達99%以上,治癒率極高,若延誤病情致晚期發現,5年存活率僅約39.2%,而達成早期診斷、提高存活率的關鍵,就是定期接受乳癌篩檢。
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國際研究證實,可早期偵測乳癌進而降低死亡率。它能夠在乳房尚未出現明顯腫塊時,偵測出微小鈣化點或病變,這些異常可能是早期乳癌的徵兆,但女性常以為檢查非常痛、會輻射風險等2個誤解而延遲檢查。
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宣安澄清,乳房攝影過程中,會用板片短暫壓迫乳房以獲得清晰影像,會有一點不適,但時間非常短暫,大多數人都能忍受,建議可避開月經前乳房較脹痛的時期安排檢查。其次,乳房攝影的輻射劑量非常低,低於我們一年自然環境中接受的輻射劑量,對身體的傷害可忽略不計。
乳房自我檢查建議月經後7天內
除了定期乳房攝影外,平時仍建議女性每月做乳房自我檢查,陳宣安說,適合自我檢查時間為月經結束後7天內,乳房較不脹痛,適合觀察是否有腫塊、乳頭異常分泌物、皮膚凹陷或變色等改變,如果有任何異狀,務必及早就醫。
乳癌高風險族群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30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劑、乳癌家族史(母親、姊妹或女兒)、曾罹患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一側乳房得過乳癌等。
自今(114)年元旦起,政府已擴大乳房X光攝影檢查補助對象,從原本45至69歲女性,擴大為40歲至74歲婦女,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篩檢。若乳房X光攝影結果顯示疑似異常,請勿過度驚慌,建議民眾儘速回診接受進一步檢查,由專業醫師判讀影像並視情況安排乳房超音波、切片等檢查,以釐清是否為良性病變或需進一步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