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複視大小眼看錯醫 一粒米也難吞才知「重症肌無力」

生活 醫藥
2024/06/01 09:30
林芳如 文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17歲少女突大小眼、剛起床複視,錯看眼科兩年才知「重症肌無力」作祟,病情已惡化到一粒米飯也吞不了,搭公車得靠家人推一把才能上車。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20-30歲女性和50歲以上男性,嚴重時呼吸衰竭恐致命,醫師提醒,出現早期2大症狀:眼皮下垂、複視,快找神經內科檢驗。

病友梁采葳在17歲出現複視和大小眼,卻直到19歲才確診重症肌無力。林芳如攝 zoomin
病友梁采葳在17歲出現複視和大小眼,卻直到19歲才確診重症肌無力。林芳如攝
分享 連結 下載App

眼皮下垂和複視誤認疲累

重症肌無力病友梁采葳在17歲花樣年華突然單側眼皮下垂,晨起複視看電燈1個變2個,但刷牙洗臉後就恢復,起初以為只是疲累,在眼科看診一年多直到某天遇到年輕代班醫師,醫師建議去神經內科檢查,終於在19歲確診「重症肌無力」。

梁采葳當時病況惡化到吞嚥困難,嚴重時食物一入口就從鼻孔跑出,說話大舌頭、行動困難,兩年內住院7至8次,還有2次命危插管住進加護病房。

台灣肌無力治療之父、雙和醫院邱浩彰教授表示,重症肌無力是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系統錯誤產生抗體,佔據且攻擊「接收神經傳導物質」的位置,肌肉接收的訊息減少,收縮活動也跟著變少,壓力是重要誘發因子之一。

重症肌無力早期4警訊

國內約有6千名病友,發病年齡分成兩個高峰,邱浩彰說,20-30歲以女性為主,50歲以上則以男性為主,男女發病比例約1:1.8,在台灣平均每10萬人有22人罹患重症肌無力。9成病友早期症狀為明顯眼皮下垂、大小眼、複視或視力模糊等,因此若出現前述警訊,盡快諮詢神經內科。

約5-8成病友會在2至3年內惡化為「全身型」重症肌無力,出現無力咀嚼、吞嚥困難、口齒不清、聲音沙啞、四肢無力、頸部無力而難以抬頭、走路爬梯困難、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呼吸衰竭,有致死風險。

肌無力和肌少症的病因、好發年齡和症狀均不同。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提供 zoomin
肌無力和肌少症的病因、好發年齡和症狀均不同。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提供
廣告

肌無力不是肌少症

民眾常將「重症肌無力」與「肌少症」混淆,邱浩彰說明,肌少症主因年齡增長或活動不足,造成肌肉快速流失,好發於老年人;重症肌無力則是肌肉無法正常收縮,會影響全身肌肉,且依發病位置而有不同症狀表現。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表示,台灣現行治療方式包括:俗稱「大力丸」的抗乙醯膽鹼酵素劑、類固醇、血漿置換術(俗稱「換血」)與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及胸腺切除手術等。多數病友治療後可穩定控制。

不過, 有2成的頑固型重症肌無力病友無法使用傳統藥物或效果不如預期,葉建宏說,目前國內僅少數幾位重症肌無力病友接受生物製劑的臨床試驗,其餘病友仍在苦苦等待治療機會,期待未來台灣能加速引進相關的生物製劑,且比照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納入健保給付。

知新聞 Line 官方帳號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餐酒館
台北市知名永康街蔥抓餅二店
# 肌無力 # 肌少症 # 複視 # 眼皮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