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驗12件香菜僅1件沒農藥殘留 消基會吃一驚:與衛福部數據落差大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芫荽(俗稱香菜)是民眾吃火鍋或各種傳統食品中做調味使用,有人喜歡也有人不喜歡,雖然香菜的使用量不大,但廣泛被用在日常食品中,且也不是只有台灣人用,歐洲、中東等也在使用,消基會抽查12件香菜,發現僅1件沒有農藥殘留,合格率不到1成,與衛福部食藥署公布的合格比例66至67%有很大的落差。
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表示,發現2022年至2023年食藥署公布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測試結果中,香菜合格比例在66至67%,相較同樣是增添食品風味的蔥類(蔥、青蔥、大蔥)合格比例約87至92%間,是比較低的,因此決定今年針對香菜做農藥檢測。
本次樣品於2024年5月間採購,在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六都的傳統市場購買,共計12件芫荽,進行2種調查,農藥殘留410項與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共411項,鄧惟中強調,結果大吃一驚,跟衛福部公布的數據落差大。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說明,12件樣品中只有1件沒有農藥殘留,其他11件都有,他強調,要避免蟲害使用農藥無可厚非,但其中有10件檢出不合使用規定(非香菜可使用的農藥),更糟糕的是有7件檢出不得檢出的農藥,6件同時檢出不合使用規定及不得檢出的農藥。
檢出非香菜可使用的農藥如比達寧、樂滅草、達滅芬、賓克隆、氟比來等,不得檢出如,陶斯松、加保利、布芬淨、加保扶、理有龍、氟派瑞等。
消基會建議,本次調查測試芫荽,發現殘留農藥的比例較高,因此提醒消費者,購買生鮮蔬果後,在烹煮前,一定要加以清洗,清洗蔬果時建議採「浸泡」、「沖洗」、「切除」3個清潔步驟。將蔬果浸泡在水中約3分鐘,讓表面的農藥溶解,之後打開水龍頭,用流動的清水沖洗蔬果,讓水流把殘留的農藥帶走,最後使用刀具切除蔬果的蒂頭、根部或表皮等不容易清洗的凹陷部位。在烹煮時,將鍋蓋打開讓農藥揮發,以降低殘留農藥風險。
消基會秘書長陳雅萍表示,殘留農藥含量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者,為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殘留農藥或動物用藥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規定,依同法第44條第1項第2款,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
情節重大者,並得命其歇業、停業一定期間、廢止其公司、商業、工廠之全部或部分登記事項,或食品業者之登錄;經廢止登錄者,1年內不得再申請重新登錄。呼籲請主管機關對不合格率較高的產品,提高抽驗數量,追蹤不合格樣品來源,追查不合格之原因,並輔導農藥的使用,改善產品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