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從32%降至14%?專家:拿「洗產地關稅」當籌碼 別碰1議題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本周三(2日)深夜,美國開亞洲對等關稅第1槍,確定越南關稅從原先的46%降至20%,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分析,依越南對等關稅降幅推估,台灣有機會爭取關稅降至14%,呼籲台美談判過程與「半導體關稅」脫鉤,以「提高洗產地關稅」為籌碼,換取更低的對等關稅。

越南搶先亞洲各國第1個完成談判,其實不讓人意外。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向全球課徵對等關稅,越南最高領導人蘇林是第1個致電美國的國家領袖,其談判結果被國內學者視為「極具參考價值」。

借鏡越南:台灣拿14%關稅是最好狀況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分析,考量最早談定對等關稅的英國10%及越南的20%,台灣對等關稅可能落在這個區間。「這就是美國告訴各國的上限及下限的大概位置。」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由於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小於越南,又有採購美國商品(武器、天然氣與農產品等)為籌碼優勢,有機會爭取到折衷的15%。
「越南以美國進口0關稅為談判基礎,讓對等關稅從46%降至20%;賴總統在4月6日也說從0關稅開始談,那台灣可能從原先的32%降到14%。」邱達生在亞太商工總會,多年來協助台灣與亞太各國經貿往來,對於台美對等關稅有好中壞3種情境,14%是最好的狀況。
而最壞的情境,邱達生沒有正面回答,他苦笑說道,若納入英國對等關稅因素,我們估14%恐怕太樂觀了,畢竟英國對美有貿易逆差都被課徵10%關稅。
至於中等情境,台灣對等關稅降至與越南相同的20%,「但可能引起國內反彈。」他特別提醒,目前不清楚越南的0關稅是否涵蓋農產品,若越南放棄保護自家農產品,那台灣必須三思,「開放美國農產品對台灣經濟殺傷力不大,但農民、政黨、民間團體的反彈聲音會很大。」

台灣籌碼:把投資美國視為國安、拉高洗產地關稅
儘管「對等關稅」的遊戲規則,全憑川普一個人說了算,不過邱達生認為,台灣在談判過程仍具優勢,他提醒3件事,美國可能會拆開討論,台灣一定要綁在一起端上談判桌。
首先,向美國爭取以越南對等關稅標準來談判;其次,川普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台灣要強調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業者,正積極在美國投資高階晶片,但越南沒有;第三,由於美國自疫情以來重視供應鏈斷鏈問題,又將晶片視為國安,「台灣投資美國是協助鞏固供應鏈,並提升美國國家安全。」
此外,邱達生直指美越關稅協議的「轉運貨物」(俗稱洗產地)課徵40%關稅,「台灣比越南更積極防堵中國洗產地,既然這是台灣當前的政策,應釋出善意願意拉高洗產地的關稅,換取更低的對等關稅。」

專家呼籲:此刻不要碰半導體關稅
但話鋒一轉,邱達生最憂心政府將「對等關稅」和「半導體關稅」混為一談。他強調,這是2個完全不一樣的法源,前者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後者為《貿易擴張法》232條的國安風險,「政府一定要一碼歸一碼獨立討論。」
他透露,其實美國已經做完半導體關稅的調查,根據亞太商工總會的對等關稅談判情境預測,川普壓著遲未公布,讓各國認為這是美國對其優惠,也就是各國主動降美國商品關稅,問題是沒人敢打包票,現在談好的事,未來是否變卦。
不過半導體關稅攸關台灣在全球晶片產業的地位,邱達生預測,估計美國有能力自主生產晶片才會實施,此刻應設法先談好對等關稅,待日後半導體關稅確定實施,再積極爭取降低半導體關稅或成為豁免國家。

隨著越南對等關稅出爐,川普訂下的談判落日將至,國人更關注台美的談判狀況,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3日出面喊話,目前仍持續磋商溝通,若需對談判內容和結果進一步說明,政院將適時向國人報告。
究竟對談判結果有無信心?邱達生笑著點名老戰友顏慧欣,也是政府派出的談判成員之一,原來顏曾參與台美雙邊協定談判,並擁有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業務經驗。連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也曾出面讚賞,她在不利台灣的外交環境下,完成許多政策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