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翁腸破腹痛難耐 竟是三周沒做「這檔事」
【記者王煌忠/南投報導】南投7旬蕭姓男子,因腹部疼痛難耐就醫求助,問診發現他已經三周沒排便,檢查驚見腸道充滿糞便,且已經造成結腸破裂,經手術治療康復出院,醫師提醒,應均衡飲食、每日攝取充足的水分及膳食纖維,規律運動、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養成固定排便的習慣,若連續三個月、每周排便不到三次,建議就醫治療。

現代人忙碌工作飲食不正常,大多經歷過便秘問題,其實暫時性的便秘是正常現象,不過當便祕成為常態,千萬不可置之不理;南投一名70歲蕭姓男子長期有便秘問題,但他不太在意,早已習慣3到5天解便一次的頻率,日前因為三周沒排便,感到腹痛難耐而至急診就醫,透過檢查發現潘男的腸道內充滿著糞便,診斷為少見的糞性結腸炎,並且已造成乙狀結腸破裂。
衛福部南投醫院直腸外科主任廖師賢表示,該名患者長期有慢性便秘問題,也曾因為腸阻塞而住院治療過,這次因為下腹疼痛難受而就醫,透過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糞性結腸炎合併結腸穿孔,經緊急安排手術介入,將破裂的腸道切除、清理腹腔、裝置腸造口,並取出許多硬如石頭的糞便,病人住院期間接受專業的醫療處置及照護,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

廖師賢表示,糞性結腸炎(Stercoral Perforation of the Colon)是由於長期便秘導致糞便堆積在腸道中,糞便變得又乾又硬,這些糞便物質聚積,增加腸道的壓力且導致發炎,並可能會損害消化道內血管的供應,導致缺血性結腸炎、潰瘍甚至穿孔,若腸子破裂後糞便外漏汙染了腹膜腔,則可能併發敗血症,有危及生命的風險。
推薦新聞:2016年出生男性注意!明年出國須經核准 原因曝光
由於部分患者因為糞便的水分被過度吸收,堵在腸道中,大不出來,導致排便時僅解出一些糞水,誤以為這是拉肚子而自行服用止瀉藥,使得便秘情況更加嚴重的惡性循環。
廖師賢提醒,當排便習慣改變,可找醫師諮詢,並建議民眾應均衡飲食、每日攝取充足的水分及膳食纖維,規律運動、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養成固定排便的習慣;若出現每周排便不到三次,且症狀超過三個月慢性便秘,不要擅自服用瀉藥,應就醫向專業人員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