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觀察|四國遍路沉浸式旅遊吸觀光客 尋找台灣版「遍路巡遊」

財經 趨勢大師
2024/09/30 14:18
吳慧玲 文章

【專欄/吳連富】在台灣旅遊廣告上,看到了日本充滿感性的行銷廣告:換上朝聖者服裝出發!循著弘法大師的足跡 ..以「跳點」方式走訪四國88箇所中的特色寺院與佛法結緣於「四大道場」,-尋求悟道的「發心道場」,-路途最艱難的「修行道場」, 斬斷煩惱的「菩提道場」,象徵從煩惱中解脫的「涅槃道場」,感受傳統文化與心靈的深度洗禮回歸本心,探索「修行」的真諦。

當我們還繼續用傳統方式補貼招攬入境觀光客的行銷,日本人又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留住觀光的客人,除了體驗沉浸式旅遊外,居然在行之有年的四國遍路,還重新包裝推出這樣的禪修之旅。

業者可以在日本的行程裡做包裝,但在台灣我們是否可用相同方式吸引外國遊客?我們知道今年日本應該可以達到疫後4千萬遊客的觀光目標,可是台灣今年要恢復到疫情前的入境觀光客水準似乎還有一大段距離。

不少台灣人以日本遍路為旅行目的。翻攝四國遍路網站
不少台灣人以日本遍路為旅行目的。翻攝四國遍路網站
分享 加入好友

空海(774-835),日本四國讚岐(香川)人,西元804年為遣唐使的一員前往中國留學,返日之後創立真言宗,在高野山金剛峰寺宣揚佛法,圓寂後被尊為弘法大師。巡行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是日本真言宗的重要傳統,而四國八十八箇所是指位於四國德島、高知、愛媛、香川縣的八十八處與弘法大師有淵源的靈場(寺院), 簡稱「八十八箇所」或「四國靈場」。信眾透過巡拜四國八十八箇所則稱為「四國遍路」或「四國巡禮」。 最初真言宗的修行僧巡遊弘法大師生前足跡所經的這八十八所寺院,逐漸形成「四國遍路」的修行路線,到了江戶時代(17~19世紀),四國遍路的傳統正式形成,不只限於僧侶,連大眾信徒也加入這一巡遊行列。

朝聖活動始於大約1200年前,當時是沿著弘法大師(空海)修行的道路朝聖。完整的路線總長約1300公里,據說是在江戶時代中期左右建立,從德島到高知、愛媛、香川,總共參觀了88座寺廟,其特徵是「遷徙」式的崇拜,這即使在現在世界上亦是罕見的,據說參拜所有神社就能實現願望,並獲得弘法大師的功德加持。雖然沒有準確記錄每年的香客總數,但參考資料是德島縣阿南市第21寺大龍寺使用索道纜車的人數,在2014年四國聖地開園1200週年,參觀人數突破10萬人次。然而自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蔓延以來,這一數字持續降至5萬以下,此外近期各項價格上漲也引起寺廟的營運擔憂。據說由於維修成本和水電費不斷上漲,寺廟的維護成本變得越來越困難,為此由88所寺廟組成的四國88聖地協會做出了調漲價格的決定。

四國遍路修行追尋弘法大師足跡。翻攝四國遍路網站
四國遍路修行追尋弘法大師足跡。翻攝四國遍路網站

疫情與通膨下的四國遍路

「納經費」將做30年來的首次調漲,這是朝聖者在寺廟的經書上蓋上朱印時支付的「納經費」(供奉金)的收費增加,「四國88聖地協會」會長說:因為我們已經30年沒有調漲繳納經費了,我們想改善聖地的環境,避免寺廟的運作陷入困境,讓人們可以舒適地參觀,特別是對海外過來朝聖者也能夠伸出援手。去年12月,他們舉辦了一次與朝聖有關的踩線旅行。五名外國人聚集在德島縣鳴門市第一寺廟靈山寺,他們是來自美國、法國、義大利、新加坡、芬蘭等地的旅行社和媒體,這次旅行是由高知的一家旅行社策劃的,結合了「活動」、「自然」、「跨文化體驗」等三個要素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探險旅行巡遊。這當中五人先到寺廟祈禱,然後騎著電動輔助自行車前往隔壁寺廟,其中有一天他們從1號寺廟騎到6號寺廟騎了約20公里,五個人似乎都在充分享受豐富的自然風光裡,另外還參觀了附近的旅遊設施,這種旅行在寺廟裡可以體驗冥想、抄經,透過這種真正的朝聖和休閒活動的結合體驗,我們希望能夠增加比以往更多地海外朝聖者的數量。

遍路吸引外國人旅遊。翻攝四國遍路網站
遍路吸引外國人旅遊。翻攝四國遍路網站
廣告

沉浸式的旅遊體驗

美國旅行社代表:「在參加這次旅行之前,我對朝聖知之甚少,重溫弘法大師的旅程並了解每座寺廟的歷史是很有趣的,我認為我們可以在美國推出類似這樣的產品,應該可以讓旅遊客戶興奮不已;芬蘭媒體人員:「寺廟裡的氣氛很平靜,鳥鳴、鐘聲、香氣、抄經都給人一種神秘的沉靜感覺。我透過Instagram和YouTube傳播有關朝聖的消息,規劃這次旅行的高知一家旅行社的導遊馬修貝內特(Matthew Bennett)也感受到了這種影響:「我大約10年前也開始徒步朝聖,我已經是第四次參加這樣的巡行了,在日本四國你可以享受很多活動,例如騎自行車、徒步旅行、甚至在河裡游泳,世界各地的人都會在他們的生活中感到壓力,但都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得到紓解。

據四國旅遊創造機構聲稱,他們計劃參與推出與大阪、關西世博會等結合起來的旅行觀光銷售網站,本來四國各縣都有增加遊客停留時間的旅遊策略,但是四國遍路巡行朝聖都將是這項策略的核心之一。高知縣大學副教授友原嘉彥指出:「四國的自然環境豐富,有山、有河、有海,穿越四國的觀念非常值得推廣,此外由於朝聖涉及到參觀佛教寺廟,所以提供了一個思考人生觀念的機會,我認為它也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另一方面他表示當然這種巡遊方式也存在挑戰。「我認為改善寺廟周圍的環境非常重要,例如日本仍然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讓朝聖者更加舒適,例如安裝垃圾桶和長凳等休憩設施。透過新的旅行方式增加朝聖的吸引力並因此更能「守護」1200年朝聖文化的歷史。

遍路是有山海河的沉浸式旅遊體驗。翻攝四國遍路網站
遍路是有山海河的沉浸式旅遊體驗。翻攝四國遍路網站

台灣版的遍路?

其實早在大正14年(1925年),日人鎌野芳松等真言宗弘法寺信徒為了祈求同胞幸福、台灣繁榮而發願創設了「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其構想即是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在四國開創的「四國八十八箇所」,選定了台北市內、圓山、芝山岩、草山、竹子湖、北投等各處安置本尊,並擇於當時的農曆3月21日大師入定之日舉行開眼供養法會,當時台北版的遍路第一站是弘法寺,也就是今天台北的天后宮,第88站是鐵真院,也就是今天台北的北投的普濟寺,日本四國遍路需花40到50天,但是台北遍路只需要四天,而且中間還可以利用火車,同樣經過平地步行跟山路考驗,晚上入住溫泉旅館,洗去一身的疲憊,而這個濃縮版的遍路,在當時可說已經具備了遍路的朝聖結構。但這是COPY版的,骨子裡是日本的。

 

北投普濟寺。翻攝普濟寺臉書專頁
北投普濟寺。翻攝普濟寺臉書專頁

另外由於四國遍路巡行八十八所寺院,路線長達一千三百公里,某些年老的信徒體力無法負荷,於是二十世紀初台灣也有寺院供奉由八十八所寺院分靈而來的石佛,集中八十八尊於一處寺院以方便信眾參拜。這就是花蓮的慶修院友善親近版的,但還是COPY的,然而我們自己的遍路在哪裡呢?

我們最近很安慰地看到,我們的旅行業者已經開始推出所謂的淡蘭古道三天兩夜之旅,包含了美食與住宿,這表示我們的觀念也慢慢在轉變了,人家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而人類最擅長且機器人不會的就是微笑,我相信以台灣人的友善親切,未來應該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台灣遍路的行程。

 我們來想想:除了我們每年例行的媽祖繞境活動(三月瘋媽祖),或者是類似燒王船等其他的宗教儀式活動,當然都非常的台灣味也吸引不少的外籍觀光客參加,但這些都只是短暫性的或者是區域性的,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去規劃出像西班牙的朝聖之旅,或者是類似日本四國偏路的巡遊行程,把我們特殊的在地文化加以融入(美食當然可以是重要的元素),這樣更能吸引具有永續性的回頭客,否則我們要推展入境觀光的話,就永遠只是靠撒錢補貼,然後國人一直拼命的往外國跑,這實在有點愧對我們的福爾摩莎!

吳連富小檔案
吳連富小檔案

知新聞 Line 官方帳號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下載知新聞App,免費豪吃家樂福麝香葡萄!
# 吳連富 # 日本 # 遍路 # 四國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