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ETF募集讓理專變直銷 一人一信自救要金管會管一管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 】台股因川普關稅劇烈波動,投資人多數觀望市場,投信募集新基金、ETF更顯壓力,近期網路發動「終結IPO制度暴力」,號召百封「實名檢舉信」向金管會、勞動部等,檢舉不當IPO責任額制度。

有營業員貼文說,從事近5年券商業務,覺得跟傳直銷沒兩樣。「你有沒有聽過009XX?差幾萬而已,自己買到達標完成責任額,券商銷售產品直銷化,風險囤貨卻由第一線勞工背。」
某位網友在threads分享自己還是菜鳥時,聽到前輩建議客戶ETF掛牌第一天可以賣掉,接著買下一檔,讓她深感震驚。所謂的長期投資怎變成ETF當沖遊戲?前輩們還分享賣ETF獎金比較高。「就算營業員不賣不買,主管也會自掏腰包買,不是因為看好產品,是因為要完成KPI、要過關、交差。」
網友們認為,金管會應檢討ETF核准制度,同性質ETF那麼多,市場真有這麼大嗎?是不是該限制同質性ETF檔數,不然未來一定有很多規模萎縮後又要清算下市了!網路傳言ETF每百萬獎金2000~4000元,主管高層可更多,金管會是否要調查?
金管會證實,從上週五開始,陸續接到這波「一人一信救自己」的匿名檢舉信,將展開調查,重點放在券商在銷售ETF時是否落實KYC(認識客戶)、KYP(了解商品)制度,是否銷售不適合的商品給客戶。
銀行理專與券商營業員有IPO責任額制度已實施多年,過去也曾收到類似檢舉,這次在threads有群組發動一人一信救自己的運動,規模比以前更大,因此引起金管會注意。
券商營業員投訴近期市場波動,新募ETF又要有一定的責任額、未達標會被長官霸凌,網路社群平台發動改變IPO的畸形制度,3大訴求包括:1.金管會應建立重大市場變化的IPO暫緩機制、2.投信有責任進行風險評估與揭露、3.責任額制度應全面檢討,不可無視實際風險環境。
金管會說明,過去券商銷售ETF訂定責任額、KPI是內部規定,此規定不能違背KYC、KYP的原則,要將適合的商品銷售給適合的客戶,也已派同仁加入社群群組,蒐集第一手資料,了解業者是否違反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