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藍軍挺不下去?北市反罷免造勢落漆 3千張椅子坐不滿1/3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大罷免倒數21天,國民黨今在台北市府前廣場舉行造勢,現場擺滿3千張紅椅,不過疑似因天氣過熱、加上宣傳期太短,導致到場人數不如預期,3點開始時,初估沒三分之一坐滿。而北市信義分局今也準備80警力戒備。 2025/07/05 15:05 政治 黨政要聞
北市今年拆3座國小旁天橋!蔣萬安下令無預警人次監測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和平新生天橋擁有42年歷史,但台北市政府去年11月正式拆除,當時引起不少反彈聲浪;台北市長蔣萬安在市政會議拍板,今年評估拆除3座位於國小旁的天橋,包括興雅、銘傳及三興,他也下令拆除前召開地方說明會,充分跟民眾溝通,蒐集各方意見做評估,並要求新工處無預警進行相關人次監測。 2025/07/02 16:10 政治 首都風雲
彭振聲妻輕生亡!蔣萬安派社會局慰問關懷家屬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昨(7/1)日因京華城案赴台北地院出庭,妻子卻搭高鐵南下在兒子位於高雄的住處墜樓亡,他當下接獲妻子離世的噩耗,在法庭崩潰大哭嘶吼,法官隨後准他離開法院,南下處理妻子後事。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也指示,要求社會局代表市府慰問關懷家屬。 2025/07/02 15:51 政治 首都風雲
副市長張溫德率團訪斯洛伐克 簽署智慧永續MOU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副市長張溫德率團於6月30日至7月5日出訪歐洲,代表台北市長蔣萬安參加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城市高峰會市長論壇,首站赴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舊城區(Bratislava Old Town),並與舊城區市長瓦加西(Matej Vagač)簽署兩市合作瞭解備忘錄,展開都更、環保、文化等市政議題合作。 2025/07/02 13:21 政治 首都風雲
北捷共享電動公車場站啟用!蔣萬安:北市電動公車今年破千輛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捷運北投機廠共享電動公車場站」今(7/2)日舉行啟用暨288路線通車典禮,由交通局檢討公車業者充電及調度需求、捷運公司盤整機廠內可利用地場站空間與電力資源及大南汽車負責整體場站工程,以達成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市府積極推動綠色運輸及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台北市電動公車將於今年突破千輛。 2025/07/02 10:52 政治 首都風雲
賴清德「團結十講」被讚效果好!蔣萬安諷:我也希望繼續講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啟動「團結國家十講」,論述引發在野黨抨擊,各界質疑聲浪不斷,但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則大讚「效果不錯」。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今(7/1)日反諷,「我也希望賴清德總統繼續講」,並強調,民眾關心民生議題,而不是中央政府現在只搞政治、不做正事。 2025/07/01 14:40 政治 首都風雲
北市6大新制7月上路!旅宿禁供一次用備品、空品維護區違規開罰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7月起6項新制上路!包括開辦青年希望帳戶、親子館增設學齡專區、敬老禮金加碼、空品維護區開罰、旅宿禁供一次用備品及新一代地政雲等措施。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全方位落實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展現市府持續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建構宜居城市,邁向永續共好的幸福台北。 2025/07/01 09:00 生活
賴清德稱台灣沒派員參與制憲?蔣萬安:總統不該抹煞中華民國歷史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昨進行「團結台灣」第三講,提及國民政府1936年頒布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五五憲草)或1946年所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台灣沒有派員參加」,直到後來七次修憲,台灣人民才是修憲的主體,引發各界熱議。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今(6/30)日抨擊,不應忘記台灣前輩的貢獻,尤其總統更不該抹煞中華民國的歷史。 2025/06/30 10:37 政治 黨政要聞
蔣萬安拜託選民守住徐巧芯! 郝龍斌憂罷免成功「賴清德成皇帝」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台北市立委徐巧芯罷免連署突破4.1萬份,被藍營列入「危險名單」,徐今天下午再度舉辦政策宣講,台北市長蔣萬安火力全開轟執政黨及總統賴清德選輸翻桌,拜託選民7/26投下不同意罷免票,守住徐巧芯。前台北市長郝龍斌也現身相挺,直指大罷免後,假如民進黨成為國會多數,能抵擋共產黨武力侵台嗎?他批民進黨只會打嘴炮,賴清德只會嗆中共,「不只不能保台,甚造成兩岸緊張,是真賣台。」 2025/06/29 17:17 政治 黨政要聞
藍白齊轟賴清德不再遮掩罷免 陳玉珍認1情勢「所有藍委都危險」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全台空前大罷免行動煙硝四起,總統暨民進黨主席賴清德連兩天公開呼應罷免,相挺力道加大,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諷賴不再扭捏遮掩了,對於民進黨的抹黑,台灣人民看在眼裡;國民黨立委陳玉珍也批賴清德團結十講都不是在講團結,但坦言罷免危機,如果不罷免方沒出來投票,「所有藍委都會非常危險。」 2025/06/29 16:04 政治 黨政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