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3萬工程師缺錢!彩色列印周杰倫門票高價賣削38萬 8人被騙入場氣炸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2024周杰倫「嘉年華」世界巡迴演唱會台北站一票難求,家住桃園的吳姓工程師(38歲)異想天開,買了2張演唱會真門票,拿去超商彩色影印8張後,再以1萬5000至2萬元不等價格賣給4位粉絲;另以假網拍方式,買空賣空詐騙4位粉絲,不法所得合計38萬500元。刑事局今年1月8日趁吳男準備出國之際,在桃園機場逮捕歸案;今天遭到加重詐欺等罪嫌起訴。 2025/03/27 16:52 社會 突發現場
退休老師痛失千萬!全因「檢察官」幫管錢 中警阻詐全面啟動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詐騙案件頻傳,根據警政署「打詐儀表板」統計,今年1、2月份台中市詐騙案件計3400件,損失金額超過22億元,有大學生誤信愛情詐騙,投資虛擬貨幣遭騙20萬元,另有退休老師接獲假檢察官告知涉及刑案,領出千萬畢生積蓄「監管」,導致退休規劃落空。為全面加強反詐宣導,台中市警局印製3萬5千份海報,張貼在人流密集場域,藉此提高民眾警覺,降低受騙風險。 2025/03/20 20:01 社會 地方大小事
驚!台中12月詐騙案高居全國第二 財損金額可購逾60戶七期精品宅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市警局今天(27日)公布12月詐騙狀況,全市共發生近2千件詐騙,財損高達12.5億元,換算可購入超過60戶七期精品宅,警方分析前五大詐騙手法包括交友軟體、假投資、二次詐騙、AI變臉技術及假買家詐騙,其中交友詐騙軟體以「派愛族」、「CMB」、「抖音」、「探探」、「Tinder」為主,呼籲民眾務必小心提防,避免陷入詐騙圈套。 2024/12/27 15:09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嘉義縣2週破44詐團逮233人!她以為抽中「星宇」股票 慘被騙170萬 【記者王志弘/嘉義報導】詐騙猖獗,全國警方卯起來打詐,其中嘉義縣警局在2週專案專案期間內,查獲44件詐騙集團,逮233名嫌犯,查扣4千多萬元詐款,今天公布成果,同時說明詐騙案高發地區與手法等數據,呼籲全民瀏覽「打詐儀錶板」網站,提升防詐免疫力。 2024/12/16 17:44 社會 突發現場
律師幫你追回詐騙款項?假的! 他們慘遭二次詐騙崩潰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詐騙集團犯案手法不斷推陳出新,甚至衍生出二度詐騙,透過臉書等社群投放大量廣告,假扮駭客集團或是律師等「公益法律援助機構」,甚至冠名縣市警察局,宣稱可幫忙協助追回詐騙款項,讓被害人陷入圈套,二度被騙。台中烏日一名郭姓婦人,因假投資遭詐40萬元,她不甘損失上網找到假律師,佯稱可利用駭客技術追回損失,豈料對方收到價值50萬元虛擬幣及10萬元現金後「消失」,郭婦才恍然大悟遇到二次詐騙;另有一名陳姓男子也險遭二次詐騙,但幸運被警方攔截。警方呼籲,目前國內外均無團體組織可以協助追回詐騙款項,民眾切勿受騙。 2024/11/23 08:52 社會
金管會年底前公布打詐專法子法 讓被害人早點拿回被騙款項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金融詐騙已成為全球威脅,台灣近年以「投資詐欺」、「解除分期付款」、「假網拍」等詐欺犯罪手法最多,狡猾的詐騙集團甚至常冒用財經名人的名字在臉書或Line開設投資群組騙錢。為配合打詐,金管會除設置防詐騙專區,加強對民眾宣導,另外,日前也公布打詐專法子法草案,包含通報機制、被害人遭詐款項返還等4面向,透過法律訂定,讓被害人可早點拿回被騙款項,希望在年底前公布授權子法。 2024/11/20 07:00 財經 金融要聞
台南10月遭詐9.2億!這職業最常被騙 退休人士最不易上當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詐騙猖獗!警政署在網路建置「打詐儀錶板」,即時分析前五大詐騙手法、分享詐騙案例,強化全民識詐。台南市警局今天公布近月詐騙趨勢與態樣,以假投資佔最多,被害人則以24至49歲比例最高,又以服務業最常被騙。 2024/11/14 17:26 社會
識詐同心圓|阻詐從社區圓心點開始! 警邀112名主委識詐阻詐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詐欺無孔不入,車手堂而皇之進入社區面交取款,被害人若無熟人在旁,難以阻詐。為此,新北市新莊警分局特邀112名社區主委,以「社區」為堵詐圓心點,藉由層層向外推行識詐、反詐觀念,讓警民聯手共組「識詐同心圓」,一起防堵詐騙事件發生。 2024/11/07 16:42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有片|美女網友到底是他?還是她? 戳破粉紅泡泡!22人秒失戀還賠光光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不少人在社群網站常有莫名美女網友請求加入好友,若不經意點選,常會接到對方噓寒問暖簡訊,但美女貼圖的背後操作鍵盤的人,恐怕並非如你想像,刑事局南部打擊犯罪中心今年接獲情資,突襲曹姓主嫌位在南投縣某公寓內的愛情詐騙機房,初步確認至少22人受騙,財損金額約700餘元,曹等5犯嫌遭收押禁見,全案擴大調查中。 2024/09/28 13:01 社會 突發現場
銀行如何利用AI防詐?一銀導入示警模型 玉山銀用智能監控查異常帳戶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詐騙型態不斷變化,如假投資、假交友、假網拍等,第一銀行強化阻詐措施,自2023年初啟動「AI警示帳戶預警模型」,今年4月正式上線啟用,透過自動化分析大量交易數據和用戶行為模式,探測任何可疑活動,運用科技力量提升防詐成效,警示帳戶數量已大幅減少1/4。 2024/05/24 11:06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