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瓣膜選擇不只看年齡!長庚考量4病因 手術成功關鍵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人工瓣膜選擇不再以65歲一刀切,長庚醫療團隊最新研究加入4種病因考量,不同病因有不同選擇策略是手術成功關鍵。62歲王先生罹患嚴重風濕性二尖瓣狹窄,考量他長期貧血且有胃潰瘍病史,若使用機械瓣膜需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增加出血風險,最後選擇生物瓣膜,術後至今三年未發生出血或栓塞併發。 2025/04/17 11:16 生活 醫藥
愛美小心!網購美容針還到府注射 她肉毒桿菌中毒進加護病房插管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疾管署今(15)日公布,國內今年首起醫源性肉毒桿菌中毒,一名北部40多歲女性,網購含有肉毒桿菌毒素的美容針,賣方還到府施打,於額頭、臉頰注射,結果發生吞嚥困難、肌肉無力等症狀,就醫後一度插管、入住加護病房,後續也自費使用一瓶22萬6480元的抗毒素治療,現在仍在住院。 2025/04/15 16:26 生活 醫藥
公費B、C肝篩檢年齡放寬!7/1起降至40歲 百萬人受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希望全球在2030年清除病毒性肝炎,台灣提前在2025年達標清除C肝,接下來要針對B肝加緊腳步,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今日(4/12)宣布,預計今年7月1日起擴大B、C肝公費篩檢年齡,從現行45歲至79歲放寬至40歲起,估計100多萬人受惠,挹注3億元經費。 2025/04/12 16:48 生活 醫藥
新冠JN.1疫苗第2劑今開打!三族群優先 約53萬長者符資格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冠JN.1疫苗第二劑今日(4/8)開打,疾病管制署表示,優先提供3族群,分別為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年齡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患者等,與前1劑間隔至少6個月(180天),估計至4月底有53萬長者符合接種第2劑資格。 2025/04/08 17:00 生活 醫藥
有片|柯文哲上銬赴北醫手術 苦守恢復室!陳佩琪:主刀醫師是台大前同事 【社會即時中心/綜合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京華城案,自去年9月被羈押禁見至今,柯文哲妻子陳佩琪昨(1日)才知情,柯文哲今(2日)將動手術。今早7點柯文哲抵達台北醫院,陳佩琪受訪稱,只知要開泌尿道的刀」,其他的事情她一概不知情。據悉,上午9時許,柯文哲完成手術,陳佩琪守在恢復室外等候。 2025/04/02 10:20 政治
震驚柯文哲明動手術!陳佩琪曝阿北病程 「不該被如此對待」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涉京華城等案遭羈押禁見,日前傳出在獄中血尿、嘔吐,疑似腎衰竭症況,今天上午第三度戒護就醫,柯中午已返回北所,仍未住院。據了解,柯文哲因左腎積水、左側輸尿管結石,明天上午將在台北醫院動手術。稍早,妻子陳佩琪在臉書發文,透露出震驚又憂心,認為柯文哲的身體狀況需要一個能更進一步、能更妥當、適切、有人權的醫療處置。 2025/04/01 19:33 社會
搶救少子化!聽障夫妻不孕8年 靠AI試管技術喜迎健康姐弟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一對歷經8年不孕的聽障夫妻經求助茂盛醫院,透過「第4代AI人工智慧試管嬰兒技術」,成功誕下健康姐弟,這對夫妻就醫3年期間,透過比手畫腳、筆談方式與醫師溝通,獲政府補助接受兩次試管療程,大幅減輕經濟壓力,在4月兒童節前夕,他們一家四口受邀參加寶寶慶生會,向醫護團隊表達深摯感謝;茂生醫院院長李茂盛表示,國內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希望透過聽障夫妻積極「求生」案例,鼓勵年輕夫妻增產報國。 2025/04/01 12:41 生活 醫藥
軟骨損傷受膝痛之苦!輔醫引新創手術 美籍籃球員也受惠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為了幫助病患減輕膝部疼痛、改善活動能力,輔大醫院今從國外引進「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手術」效果卓著,不但有美籍籃球選手韓德森(Zykiar Henderson)受惠,還有20多歲大學生患有剝離性骨軟骨炎,多次求醫未果,經接受輔醫手術,膝關節功能已完全恢復,無任何後遺症。 2025/03/30 11:10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拚三高死亡率降1/3 「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今年上線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球高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防治成為各國首要課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宣布新目標,要在2030年降低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1/3。國民健康署今年起將成人公費健檢年齡下修至30歲,盼找出八成的慢性病患早期介入,健保署則導入AI 風險分級工具與分級照護制度,預計今年上半年先推出「糖尿病風險預測系統」。 2025/03/28 20:49 生活 醫藥
健保5月新制!居家血液透析納給付 首度給付食品嘉惠早產兒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5月新制上路!除了急診改善方案,還有6項值得關注,包括例假日和夜間接生給付加成、居家血液透析比照醫院透析給付、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放寬給付對象、首度給付早產兒母乳補充食品、基層診所護理人員調薪、術後加速康復計畫(ERAS)擴大試辦對象。 2025/03/27 22:15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