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生技公司解盲失敗 為何還能掛牌上市?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專注於眼科新藥的全福生技(6885)預計12月中掛牌上市,全福去年底乾眼症新藥解盲失敗,當天一開盤股價不到5分鐘熔斷,興櫃股價兩天重挫逾67%,連證交所都質疑「還能上市嗎?」但公司分析新藥確實有效果,問題出在無法在統計學上拉開距離,重新調整臨床實驗與眼藥濃稠度設計,也將成為台灣首家解盲失敗仍上市的新藥公司。
全福生技12月將以38元掛牌
全福預計11月26~28日競拍,12月2日定價、12月10日抽籤,12月中旬暫定以38元掛牌上市。截至第3季季底帳上現金14.6億元,上市IPO估計募集約6億元,乾眼症的新藥(BRM421)中國區權利已授權給遠大醫藥,博士倫也對於全福乾眼新藥很有興趣。
去年12月接到美國FDA解盲失敗,前4個月全福剛以每股65元募資14.6億元,解盲未達標後股價掉到24元、縮水剩1/3。團隊分析翻盤機會不大後,檢討臨床是否可繼續,展開全福董事長林羣的「300日維新」,除了打不完的電話安撫投資人外,也重新改良臨床實驗再出發。
證交所問全福三期失敗,又是一個風險很高的行業,如何放心讓他們上市?全福生技總經理徐文祺說:「沒有把握不會走三期,國際間三期不達標很常發生,重點是摔跤後怎麼站起來?現在產品線更深更廣。」
重新設計三期臨床再出發
新藥總共做了三次臨床,分別是150人、220人、739人,證明藥是有效的,三期臨床沒有拉出統計學的距離,主要是賦形劑選擇維生素B3,本身點下去就會讓眼睛舒服,無法拉開距離。明年第2季重新啟動第二次的三期臨床,重新從100多種賦形劑中挑到適合的。
其次,也發現許多臨床病人年齡18歲,照理說乾眼症應是年紀較大情況較嚴重,未來臨床也會重新挑選病人。此外,徐文祺說,也會調整新藥的濃度與黏稠度,增加藥物停留在角膜的接觸時間與面積。三期臨床的試驗中心擴大至17個,不同的醫師解讀與試驗品質控制有所差異,也是須改善的地方。
全福共有5個新藥,一個在三期、三個在二期、一個即將進入臨床。乾眼症新藥(BRM421)明年將重啟三期,用於神經營養性角膜炎的BRM42411月完成二期臨床的第一個收案;治療退化性骨關節炎的BRM521規劃明年進入一期臨床。
董座擅長募資
今年全福生技以4億買下碩德的兩個眼睛新藥都在二期階段,青光眼眼滴劑已在馬來西亞做過2a臨床,準備在台灣做2b期臨床;濕性黃斑部病變新藥先前在泰國做過20多位患者的2a期臨床試驗,考量資本投入較大,重新鎖定「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與黃斑部病變一樣牽涉到後眼),目標是明年到美國作2b期臨床。
林羣過去在外資圈與科技業專長就是募資,2010年在麥格理幫中國農民銀行IPO案,金額高達221億美元,全福募資對他來說並非難事。全福選擇臨床時間短的眼科新藥,適合台灣中小型生技新藥公司,花費時間與金錢也不像癌症新藥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