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不滿新版「校園手機規範」 教育部:6/1辦學生座談會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教育部近日預告,攸關學生在校手機使用規定的「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草案,引發部分學生不滿。教育部今(23)日表示,肯定學生們對校園事務的參與,在此議題展現出成熟思辨能力,將於6/1舉辦學生座談會,邀請全國學生團體及學生代表共同對話,聆聽學生意見。

教育部日前預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草案,草案中規定,國中小學生攜帶手機到校,要經過法定代理人同意,且除學習用途或特殊需求,否則要關機並集中保管;高中職學校則不需要法定代理人同意,是否統一保管、有無開放特定時段可使用手機,由各校找師生、家長代表共同討論決定。
不過,草案內容引發許多學生不滿,例如高中生組成的團體「捍衛全台學權行動」與「台灣未來的主人們」,將在明(24)日前往教育部靜坐抗議。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對於校園手機規範,感謝外界在公共政策平台上積極表達意見,特別是學生們對於校園事務的主動參與,在此議題上展現出成熟思辨能力,深表肯定。

教育部說,「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草案,並非一體適用或自上而下規定,而是根據不同學習階段,訂出「明確化、彈性化、分階段」的彈性原則,協助各校訂定合適的管理規範。草案精神並非限制或管制學生使用載具,而是希望透過更明確與彈性的原則,保障學生在不同年齡與學習階段中,都能合理、適切地使用數位工具。
此外,教育部強調,草案要求學校在制定相關規範時,應透過校內既有民主機制,由學生、教師與家長代表共同參與討論,並建立違規處理、申訴與彈性調整等機制,以保障學生的參與權與表意權,且高中學校在訂定或增修管理規範時,應邀集教師、家長與學生等各方代表參與,學生代表人數應不低於會議人數的三分之一。

教育部強調,政策並非強推,在公開預告期間,誠摯廣納各界意見,另也將於6/1舉辦學生座談會,邀請學生團體及學生代表共同對話,聆聽學生意見,具體座談資訊將另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