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爆炸事件32人喪生數千人受傷 全球供應鏈安全備受關注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黎巴嫩各地數千個呼叫器和對講機接連發生爆炸事件,迄今已造成32人喪生,約3250人受傷,引發各界關注全球供應鏈安全以及電子設備容易受政府等機構利用的情形。
根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19日報導,黎巴嫩民兵組織真主黨(Hezbollah)17日、18日連續發生數千個呼叫器與對講機爆炸事件,導致至少32人死亡,數千人受傷,此事引發各界對供應鏈安全的擔憂。科技業與供應鏈分析師表示,科技公司可能會更加重視保護供應鏈安全,但大眾對科技的信心也可能受到重大打擊。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數位與資訊法教授格里梅爾曼(James Grimmelmann,音譯)表示,「每家製造或販售實體設備的公司都會擔心供應鏈的完整性。他們可能會考慮增加額外的保護措施和驗證,才能有更好的偵測並防止這類行為」。
報導指出,雖然以色列過去曾涉及使用竄改過的通訊設備執行暗殺行動,包括1996年透過裝有炸藥的手機殺死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 的炸彈製造者艾雅希(Yahya Ayyash),但這次襲擊的規模卻是前所未見,因為涉及數千個電子設備同時爆炸。
美國加州聖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科技倫理專家格林(Brian Patrick Green,音譯)表示,「不知什麼原因,數以千個設備在沒有人注意到的情況下變成了武器。這些爆炸的分布範圍有多廣?爆炸物如何進到設備或是設備的供應鏈?這次攻擊引發以前從未納入考慮的恐怖問題」。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數位倫理與國防科技教授塔德奧(Mariarosaria Taddeo,音譯)表示,此次攻擊開創了一個令人擔憂的先例,因為涉及干預供應鏈,「不是針對特定的破壞行為,而是針對分散式的、具有高度影響力的攻擊」。
塔德奧表示,「專家已經考慮過這種情況,但針對國家行為者考慮的部分較少」。
爆炸設備來源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呼叫器和對講機如何變成爆炸裝置,但黎巴嫩和美國官員已告訴多家媒體,是以色列的情報機構將爆炸物裝在這些裝置中。
以色列尚未發表評論確認或否認責任。
呼叫器
次此爆炸事件的呼叫器來自台灣公司金阿波羅(Gold Apollo),但公司18日否認製造這些致命設備,並指稱已授權一家匈牙利公司BAC Consulting KFT使用其品牌名稱。
金阿波羅董座許清光告訴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表示BAC是透過一個中東銀行帳戶付款給公司,該帳戶至少被公司的銀行凍結過一次。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19日引述三名未透露姓名的情報官員的話,表示BAC公司是以色列為製造爆炸呼叫器而設立的掩護機構。
對講機
此次爆炸的對講機機身則顯示由日商ICOM製造。但ICOM表示,公司大約在10年前已停止生產爆炸事件中涉及的無線電設備型號。
ICOM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大約在10年前就停產了,從那時起,我們公司就不再出貨了。主機所需的電池也已停產,並且沒有蓋上防偽印章,因此無法確認該產品是否是從我們公司出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