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跨校研發全球首創「超高速4D顯微鏡」 AI腦神經「有圖有真相」找失智症病因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看見腦神經運作「有圖有真相」!台大物理系教授朱士維組成跨領域團隊,研發出全球首創結合AI(人工智慧)的「超高速4D顯微鏡」,可讓腦部神經運作的影像清晰度,提升近10倍,除了能更加了解腦的運作,讓AI運算更為節能,也對腦神經疾病,如癲癇、失智症等的預防與治療,將有幫助。
國科會今(24)日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此一研究在國科會「腦科技創新研發及應用計畫」支持下,由朱士維、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吳順吉、台大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副教授潘明楷,組成跨領域團隊,開發出超高速4D顯微鏡。此一成果,已於11月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
針對目前腦神經研究的困難之處,朱士維解釋,腦神經研究需要看見活體的神經運作,以及神經之間如何彼此溝通,因此,觀察腦神經運作需要拍攝範圍夠大、拍攝速度夠快,而且清晰度夠好的影像,要同時達到這些條件非常困難。
朱士維表示,傳統顯微鏡拍攝腦神經影像,可以透過縮短曝光時間,加快拍攝速度,但卻會使得影像不清晰,團隊開發的「超高速4D顯微鏡」,以AI解決此一問題。
他解釋,過往就有把AI用於提升影像品質的案例,團隊發展出一套包含三度空間與時間的AI影像增強模型,利用神經的連續性,把拍攝快速但不清晰的影像,提高影像品質,就可清楚看到腦神經的運作情況。
朱士維也說,傳統上的AI影像增強,是用大量真實影像給AI學習,例如說給予1000張小鼠的腦部影像,但每隻小鼠的腦部不同,所以AI可能出錯,而團隊的技術是用很密集的不清晰影像,由AI找出影像間的共通之處,並剔除影像雜訊,來完成影像解析度強化。
至於「超高速4D顯微鏡」有何實際應用,朱士維表示,此技術能更加清晰了解腦神經的運作,而人腦進行運算的耗能,比現有AI的運算節能許多,未來能進一步發展更節能的運算技術。
潘明楷補充,人腦的耗能約為12瓦,筆電耗能約250瓦,而ChatGPT運作耗能超過200萬瓦,清晰的腦神經運作影像,有助於了解人腦如何做到相當節能的運算,並應用於AI上。
另外,諸如癲癇、失智症等腦神經疾病,確切致病原因仍不清楚,潘明楷說,在「超高速4D顯微鏡」可讓腦神經影像「有圖有真相」的情況下,能進一步尋找真正的發病原因,對預防、治療將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