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硬碰硬獨吃川普高關稅 小心中國商品廉價傾銷全世界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施恩暫緩「對等關稅」90天,中國成為唯一被課125%高稅率的國家,中國也反擊對美產品課84%關稅。美中兩大強國開戰,互課高關稅,對其他國家帶來什麼影響?長期觀察國際情勢的Podcast《敏迪選讀》創辦人敏迪撰文指出,除了企業獲利壓縮外,要小心中國商品無法賣到美國轉為低價傾銷全世界。

美中互課高關稅造成兩大傷害
她點出,美中互課高關稅會有兩個傷害點:「一是各國企業受到打擊。二是小心中國商品傾銷到你家。」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之前也警告過,要小心中國生產過剩造成的傾銷危機。現在川普直接對中國課125%,台灣要趕快對這些可能湧入的過剩商品進行限額和規範,否則將會威脅到台灣本地農家或生產商。
去年美國賣給中國最多的是大豆用來養牛豬,還有藥品和石化產品。反過來,中國賣給美國最多的是電子產品,最多的是手機佔總進口量9%,其中大部份是蘋果 iPhone,還有對電動車來說很重要的電池。
敏迪專文指出,如果美中兩國對彼此課這麼高的關稅,對中國的傷害是糧食、藥品和能源商品會漲價;對美國的傷害是電子消費產品和電動車零件會漲價。加上這兩國是對全商品課關稅,肯定是各種商品價格都會漲,只是影響幅度不一。
中國不是第一次遇到美國的高關稅,2018年川普第一次和中國打關稅戰,當時催生各家企業的「中國+1」戰略,在中國之外,另外在別的國家設廠。企業在中國生產的商品賣給中國和其他市場;+1 生產的商品賣給美國市場。+1 大多是越南、泰國、墨西哥等還有人口紅利的國家。

中國禁洗產地 1/4拳打在非中國公司
但川普2.0,這招不能用了,因為川普團隊發現企業只是在「洗產地」而已。所以川普才會對越南、柬埔寨、孟加拉課高關稅,就是要企業統統回到美國生產。
對企業來說,中國本地不能待了,中國 +1 也沒辦法玩了,成本就會上升。受影響的企業包含世界各國公司。根據官方數據 ,超過1/4的中國出口商品都是由外國公司生產的。換言之,美國對中國課關稅,1/4的掌力會打在「非中國公司」身上。
至於第2點影響的範圍就更大了。中國和美國的貿易差額大約是3比 1,假設美國賣給中國1億美元的商品,中國就賣給美國3億。敏迪指出,如果中國不能再把這些商品賣到美國,它會賣到哪?當然就是全世界。

中國是瘋狂生產卻不消費的小氣鬼
敏迪表示,中國的GDP大概佔全世界18%,但他們的消費只佔全球15%,中國製造全世界30%的商品。「中國是一個瘋狂生產、卻不消費的小氣鬼。當它拼命生產過多的商品,這些東西就只會廉價傾銷到其他國家。」
其實不只有美國吃到中國貿易逆差的虧,如果把數字擴大到全球來看,中國對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總貿易順差高達1兆美元。再加上現在中國自己內需市場萎靡不振,消費者信心低落,這些過剩的商品更不可能由內部市場吸收。這些廉價商品會流到誰家?英國已經在警告,中國過剩的鋼鐵可能會流向英國市場。

台灣不報復買美國商品不會漲價
台灣決定不對美國課報復性關稅,至少我們在台灣買的美國商品不會漲價。但是台灣賣去美國的商品若未來被課了32%的關稅,有兩條路給台廠選:漲價或自行吸收關稅成本。如果是漲價,就要抱著銷量變少的風險,不管是銷量減少還是成本增加,都會影響台廠的利潤,間接影響員工的薪資、福利。
台灣跟美國有不小的貿易逆差,台灣又是個出口導向的國家,只要賣往美國的銷售額減少,台灣GDP成長就會明顯放緩。下一步就是投資減少、就業機會減少、利潤減少。產業利潤減少,政府的稅收就減少,間接影響到整個國家的財政收入及社會福利等。
假設川普對台灣32%關稅不撤銷,台灣企業必須把東西賣到新的市場,不然就是減少生產或盡快轉型,但都不是短期內可完成的,台灣經濟都會受到一定衝擊,國際貿易就是個超多玩法、超多例外、超多變化的超大型桌遊。
敏迪說:「現在川普做莊,逼每個國家都玩他的規則,我們不玩,就準備失去一個超大客戶;我們要玩,那就得聰明的玩,甚至是在遊戲桌上合縱連橫地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