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全台爸媽忍住!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不打1天有用嗎」真相曝光

生活
2025/04/30 00:10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創意私房、剴剴案等兒少案件令人心痛,還能為孩子做什麼?今天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人本教育基金會呼籲大家今天忍住情緒,向孩子說愛,讓親子間互動更美好,家長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讓孩子沉澱情緒和行為。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去年430推廣國際不打小孩日,貼出的照片引起家長共鳴。翻攝自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臉書
zoomin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去年430推廣國際不打小孩日,貼出的照片引起家長共鳴。翻攝自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臉書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初衷

430不打小孩日1998年起源於美國,台灣在2006年呼應此運動,由長期推動反體罰的人本教育基金會以「打造愛的家 我不打小孩」為號召。

430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概念是「能不能一天不要打小孩」,很多人好奇「不打一天有用嗎?」其實這個概念是希望傳達,今天不打小孩,或許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都不需要打小孩。

430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別忘了對孩子說愛。資料照片/王志弘攝 zoomin
430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別忘了對孩子說愛。資料照片/王志弘攝

多國禁止父母體罰小孩

台灣已於2014年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國內法化,「任何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均不可原諒;所有對兒童施暴的現象都可預防。」

目前已有不少國家已進一步立法禁止父母體罰小孩,例如瑞典、德國、以色列、日本等,近來,法國、韓國也已開始著手禁止家庭體罰的立法。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有65個國家立法全面禁止對孩子體罰。

孩子把我氣瘋了怎麼辦

人本基金會表示,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可先默念孩子本性向上向善及他的優點,以冷靜看待。接著判斷情況是否為立即危險。

若為危險情況,立即制止但不指責或體罰,再以低聲嚴肅說明不當行為及後果,最後表達愛意與信任。

若為干擾行為,生氣地低聲表達感受,溫和低聲說明原因及干擾,最後表達愛意與信任。若為道德問題,不立即處理,思考相關道德理論,尋找適當時機平和討論,鼓勵孩子提問思辨,不期望一次奏效,每次結束都以關愛收尾。

若為違反告誡,例如超時看電視、不能如時完成家庭作業等,建議不立即處理,檢視可行性及孩子無法達成的原因,嘗試改善環境,例如讓家裡變得更安靜、改變家庭作業的份量等,再進行類似道德問題的討論方式。

當小孩不聽管教時,可先冷靜面對再分析。翻攝自pexels zoomin
當小孩不聽管教時,可先冷靜面對再分析。翻攝自pexels

聽懂小孩的聲音

家長想要懂小孩,心裡可想著「你怎麼了呢?」而不是「你為什麼這樣!」

人本基金會舉例,例如當孩子不願分享,大人心裡直接冒出來的想法是「怎麼這麼自私」,請練習不要被這個想法控制。

1. 覺察自己自動化的詮釋機制
2. 以好奇取代質問
☑怎麼了?要說說看嗎?
☒你幹嘛這樣,不是講過很多次了嗎!

3. 以接納取代反對
☑原來你是這樣想的,我以前都不知道。
☒你那是什麼奇怪的想法!

圖為學生開心在校園間玩樂。梁建裕攝 zoomin
圖為學生開心在校園間玩樂。梁建裕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國際不打小孩日 #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不打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