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培育世界首個袋鼠胚胎 體外受精又一突破成就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澳洲科學家近日宣布,透過體外受精(IVF)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袋鼠胚胎,研究團隊指稱這項「突破性成就」,未來可能有助於拯救其他物種免於滅絕。

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2月6日表示,該校的科學家團隊首先在實驗室環境評估袋鼠卵子和精子的發育情況,然後使用單一精子卵細胞質內顯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的技術,將單個精子直接注入成熟卵細胞質內,創造出胚胎。
但研究團隊坦言,要實現活產還需要更多的工作和「技術進步」。
此次試驗使用是東部灰大袋鼠(Eastern grey kangaroo)的樣本,雖然並不瀕臨滅絕,但澳洲許多有袋動物都瀕臨滅絕,包括無尾熊及當地人稱為「塔斯馬尼亞惡魔」的袋獾(Tasmanian devil)。
首席研究員甘比尼(Andres Gambini)表示,此研究為有袋動物的繁殖提供重要見解,「我們最終目標是支持瀕危物種物種的保護,例如無尾熊、袋獾、昆士蘭毛吻袋熊(northern hairy-nosed wombats)和利氏袋鼯(Leadbeater’s possum)」,他指出,這些哺乳動物用育兒袋攜帶幼崽,是澳洲稀有動物群的標誌性特徵。

這項研究對於澳洲的保育工作至關重要,因為澳洲是世界上有袋類哺乳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但哺乳類滅絕率也是最高的,迫切需要保護其特有物種。
據澳洲非營利入侵物種委員會稱,自從歐洲人定居澳洲以來,澳洲已經失去至少 33 種哺乳動物,其滅絕率高於地球近代歷史上的其他大陸。
體外受精(IVF)正被用來保護世界各地的瀕危物種。去年,科學家實現世界首例犀牛體外受精懷孕,並成功將實驗室培育的犀牛胚胎,移植到肯亞的一隻代母體內。
2018年,體外受精技術也創了世界上第一個驢子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