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沒有分裂本錢」賴清德盼368鄉鎮都實地演練 再度喊話朝野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及假定海嘯、爆炸情境的會前實地演練圓滿落幕,總統賴清德裁示,各級政府乃至368個鄉鎮市區未來盡可能實地演練、精進,針對不同受眾精準溝通,避免誤解與謠言。賴並在會議尾聲做出4點結論,其中提到,台灣沒有分裂的本錢,只有團結,才能守護自由,強調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及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是全體國人和朝野政黨的最大共識,「沒有任何妥協空間!」

總統府晚間在台南市政府永華市政中心召開防衛韌性委員會後記者會,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台南市長黃偉哲、內政部長劉世芳、國安會副秘書長劉得金及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出席。

郭雅慧轉述,賴清德在會中指出,韌性只能夠靠演習,不斷地演習,從錯誤中學習,才有可能逐步達到全社會防衛韌性。
賴做出3點裁示,第一、要求各級政府積極辦理實地演練,這次在台南辦理只是一個開始,中央各部會、全台灣22個縣市,甚至368個鄉鎮市區,未來應該盡可能實地操作,才能達到驗證的目標。
第二、各級政府要積極強化基層組織能力,運用基層組織活力來應對各項災害。賴清德說,許多委員多次提到,在極端狀況下「各項應處不能過度仰賴國軍」,所以,各級政府應該善用民間資源,加強和民間的合作,建立自救、互救的社會韌性。
他舉,這次演練無論是民眾自行從社區撤離前往避難所避難,或是假定安平港爆炸後的急救工作,演練過程中,慈濟基金會、基督教芥菜種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及台南市宗祖聖堂,發揮了關鍵的支援角色。當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的應變最為關鍵,政府的工作,應該是協助基層民眾掌握防災、救災的各項能力;制定防救災計畫時,也要擴大民間參與,才能建立完整的應變架構。

賴指出,第三、全社會的防衛韌性,需要透過教育和公民參與,來增強整體意識與能力。賴清德表示,政府與民眾建立良好溝通,是社會秩序維護重要的一環。各部門一定要持續與各界專家學者交流,建立政府各部會戰略溝通量能;與此同時,也要針對不同受眾進行精準溝通,提高訊息的覆蓋率與影響力,避免誤解與謠言的產生,來維護社會安定。
賴清德說,落實在基層、扎根在鄰里,是他對於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期待,今天的演練是跨出的一小步,接下來要在結合以往萬安、民安演習的「城鎮韌性演習」中,驗證更多準備工作。

委員會上,內政部長劉世芳報告上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及辦理情形,國安會副秘書長劉得金則就實地演練觀察進行報告。
賴清德在會議尾聲提出4結論,第一、持續團結全社會,一步步克服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相關挑戰。他強調,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政策,必須堅定向前,因為這是確保台灣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必要作為,必須團結跨領域、跨世代國人,而且要超越黨派共同努力。
他指,政府將優先推動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百分之3以上目標,以及提升志願役勤務加給、戰鬥部隊加給,這些政策不只有助於自我防衛能力,更有助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未來要更務實盤點相關需求與計畫,提出具體執行方案、如實編列預算,讓政策落實、讓民眾感受政府保護台灣的決心與行動力。

賴續說,第二、要堅持無劇本演練原則、持續驗證各級政府應變機制。這次演練的目的,在於找出問題,更真實地瞭解目前各級單位準備的程度,還有更多項目需要在城鎮韌性演習中一一驗證,例如:通訊障礙、交通癱瘓等重要關鍵基礎設施遭破壞時的搶修或備援。
他期許各部會秉持有想定、無劇本原則,持續推動演練,摒棄過去追求零失誤、無風險的推演模式,必要時,更要升高驗證規模,精進我們對災害的處置能力,並請所有顧問和委員持續參與,扮演公私協力、擴大合作的橋梁。
第三、國際情勢愈來愈複雜,但台灣的努力已經得到肯定,我們要再接再厲。賴清德說,今年全球的政治局勢,再次有重大變化,許多國家都更積極思考因應方針,台灣積極因應各項挑戰的努力,也有初步的成果。
他提及,許多駐台使節、到訪台灣的朋友,都向他稱讚台灣的努力與決心,這表示「我們的付出,已經得到肯定」,不論天災或者地緣政治,台灣長年處在威脅的最前線,因此台灣有獨特的應對體系,未來,要持續學習理念相近國家的優勢,更要積極向國際朋友說明,台灣推動相關政策的成果。

第四,賴清德道,面對地緣情勢日益複雜,台灣沒有分裂的本錢,只有團結,才能守護自由;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及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是全體國人和朝野政黨的最大共識,「沒有任何妥協空間。」
賴清德近期提出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和17項因應策略,他在委員會議上表示,反制統戰滲透、強化社會韌性,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推動這件事,必然會遭遇許多阻力,但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也需要所有國人同胞共同努力參與,政府會負起責任、做好規劃,也希望國人同胞、朝野政黨,能與政府攜手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