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輝:美方若協助解決核廢料問題 重啟核電更具可行性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針對近期核三廠延役爭議與台美產業投資合作議題,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網路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中指出,核三延役應透過修法而非公投,台灣規劃向美採購與投資總額高達2000億美元,未來10年將涵蓋先進發電技術,有助支援如台積電赴美設廠所需能源穩定等戰略布局。

對美2000億採購案將納發電設備 SMR可能列入
郭智輝在節目中進一步透露,台灣規劃在10年間向美國採購與投資總額達2000億美元,內容涵蓋石油、天然氣、科技產品與「各類發電機」。當主持人黃光芹問是否包括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他表示,只要是先進科技都會接洽。
他強調,這些採購不見得完全自用,例如可將進口原油加工後銷往東南亞,特別是缺乏煉油廠的菲律賓,打造「輸美、製台、銷亞」的能源策略,強化產業競爭力。
郭智輝:修核管法可延核三 公投多此一舉
針對民眾黨推動的核三延役公投案,郭智輝直言「這是假命題」,表示若能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將核電廠運轉年限由40年延長至60年,延役就可依法辦理,無需耗費時間進行公投。
他表示,一旦修法通過,經濟部將立即啟動現有機組安全評估,並邀請國際專家來台檢驗。不過他也坦言,核電重啟的最大問題不在安全與技術,而在核廢料如何處理,若美方可協助台灣解決相關問題,核電「再啟」將更具可行性。
台積電對美投資受控審查 技術領先不外流
此外,郭智輝也提到針對外界關切台積電赴美設廠是否造成資金與技術外流問題。郭智輝表示,台積電赴美投資若動用台灣資金,須經經濟部投審會審查程序,並強調這項投資是對美承諾的一部分,「一定會做到,但會在規範下進行。」
他指出,台積電的研發涵蓋基礎技術、材料研究及製程改善,5到6萬名碩博士級員工投入現場製程優化工作,是其長期技術領先的關鍵。目前全球僅有台積電、三星與英特爾三家廠商具備先進製程能力,而台積電的技術領先幅度高達4到6年,短期內無可匹敵。
郭智輝表示,台積電正由3奈米邁向2奈米製程,並已宣布將於2026年挑戰1.6奈米,這不僅是技術突破,也形同對三星與英特爾的戰略宣示。
他同時指出,台積電赴美設廠主因是「六大關鍵客戶皆在美國」,需就近供應,但考量美國成本高,這些客戶也要求台積電繼續於台灣維持產線,以供應歐洲與亞洲市場需求。這種策略不僅保障台灣半導體地位,也避免先進製程技術提前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