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腸病毒風險增!男嬰出生未滿1個月重症 已住院三週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腸病毒疫情脫離流行期,但別掉以輕心,疾病管制署今日公布新增2例重症,分別為北部未滿一個月大男嬰,出生後發燒、呼吸急促、血氧偏低,感染伊科病毒2型;另一名北部2歲童發燒就醫,隔天出現右頸腫脹、吞嚥困難,原以為是中耳炎,但住院期間雙腳無力,檢驗確認感染腸病毒D68型。
未滿1個月男嬰感染伊科病毒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3週(1月12日至1月18日)門急診就診計9,673人次,較前一週(12,523人次)下降22.8%,疫情呈下降趨勢且低於流行閾值(11,000人次),脫離流行期。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2歲男童及未滿1個月新生兒。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北部未滿1個月大男嬰去年底出生後即因呼吸窘迫、低血氧收治嬰兒病房,後因出現發燒、呼吸短促及血氧下降情形,轉收住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收治期間出現心律不整、血壓偏低、二氧化碳滯留、血小板偏低等情形。
由於男嬰腦脊髓液中檢驗到腸病毒,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感染伊科病毒2型併發重症,個案治療後症狀改善,已經從加護病房轉到一般病房,目前住院三週持續住院觀察。
2歲男童染腸病毒重症雙腳無力
另一名北部2歲男童沒有潛在疾病,去年12月下旬發燒就醫,隔天出現右頸腫脹、吞嚥困難等症狀再度就醫,急診原本研判為急性中耳炎,但住院期間出現雙腳無力、行走困難,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感染腸病毒D68型併發重症,個案治療後狀況改善,住院10天已於1月上旬出院。
林詠青說明,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常見為伊科病毒、D68型,症狀不是典型的手足口病、咽峽炎,起初症狀反而類似感冒、中耳炎,重症時會出現肢體無力等神經學症狀,所以家長要特別注意。
春節親友團聚增加腸病毒傳播
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
以病例發病日統計,今(2025)年尚無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去(2024)年累計12例重症,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及腸病毒D68型各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克沙奇B4型、伊科病毒2型及伊科病毒11型各1例,其中年齡未滿1歲幼童計8例,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雖持續下降,但農曆春節將至,親友團聚、人群交流移動頻繁,腸病毒傳播機會增加,無論成人、小孩皆有感染風險,提醒民眾應保持警覺,落實肥皂勤洗手及環境清消;連假期間如果有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並在家好好休息,儘量減少拜年、探訪親友等交誼活動,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