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去哪兒?消基會抽600件僅有2件 進口豬問題有新發現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前總統蔡英文執政下,我國2022年1/1開放美國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消基會今年再度抽查600件市售豬肉相關產品,發現有39件、6.5%商品或店家為依規店產地進行標示,今年至7月間,美豬進口3012公噸,卻只有發現2件是美豬,消基會質疑「是否有洗產地,讓人憂心」,另外,這次調查有新發現,如標示義大利進口,但明明食藥署豬肉儀表板看2023年至今都沒有進口紀錄,不是標示不實,不然就是兩三年前就進口但沒用完,今年還在持續使用,是否有過期、影響衛生安全,這是這次調查新發現,主管機關應該要正視。
根據食藥署豬肉儀表板資訊,今年1/1至7/26,台灣豬肉24萬1806公噸、佔比84%,進口豬4萬7756公噸、佔比16%,其中,美豬為3012公噸,豬肝、豬腎等其他可食部位,台灣產地22萬2972公噸、佔比94%,進口1萬4015公噸、佔比6%,其中,美國為2201公噸。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說明,政府核准後就有開過該議題的記者會,會再召開一次,有三個理由,一,今年台美貿易談判,美方提出幾個關注問題,就包含豬肉、基因改造的標示問題,要求把萊克多巴胺含量較嚴格的內臟標準降低到跟豬肉含量一樣,嚴格度下降,擔心美豬進口食用問題,因此回頭調查美豬進口台灣後存在的狀況。
二、去年9月食藥署會同桃園市政府去查廠,發現美豬原產地變成加拿大、英國等,擔心進口美豬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三、當初政府同意美國萊豬進口時有提5大管理,如到美國原廠查驗、每週三開邊境檢驗記者會、清楚標示、追溯、市場稽查。
消基會副董事長徐則鈺表示,在2023年6月曾發布關於市售289件豬肉製品產地的調查,時隔1年,消基會於今年6、7月間再次展開調查,由志工於北部、中部及南部購買市場攤販62件、便利超商20件、超市224件、量販店139件及餐飲業155件共計600件含豬肉成分或豬其他可食部位的相關食品。
本次調查的600件樣本,豬肉來源涵蓋單一產地或複數產地。產品豬肉產地來源包含:台灣520件(86.7%);西班牙62件(10.3%);加拿大49件(8.2%);丹麥29件(4.8%);荷蘭22件(3.7%);法國16件(2.7%);巴拉圭7件(1.2%);奧地利6件(1%);澳洲、中國、捷克、英國各有3件(各佔0.5%);美國、日本、義大利各有2件(各佔0.3%);瑞典、德國各1件(各佔0.2%)。
調查結果顯示有39件、6.5%商品或店家未依規定對豬肉產地進行標示,而1年前遍地尋找不到的美豬,在今年的調查裡,也僅找到2件,占本次調查的0.3%,且其中1件產品也不是在台灣生產製造,這與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豬肉儀表板所公布的美國豬肉進口數量,有天壤之別,徐則鈺質疑「是否有洗產地,讓人憂心」。
吳榮達強調,調查中發現新的問題,食藥署豬肉儀表板看,2023、2024年是沒有義大利進口豬肉紀錄、2024年沒有瑞典進口紀錄,但600件樣品,有2家標示使用義大利豬、1家使用瑞典豬,他不懂為何商家還能標榜?他認為不是標示不實,不然就是兩三年前就進口但沒用完,今年還在持續使用,是否有過期、影響衛生安全,這是這次調查新發現,主管機關應該要正視。
《消費者報導》發行人胡峰賓說明標示規則,如果是豬肉或可食部位(豬心、豬肝等),就必須要標示屠宰地,可能飼養地、屠宰地、加工地不一樣,但以屠宰地為主,另外,標示可能有很多豬肉來源,要依含量多寡排列。標示罰則上,應標示未標示,依《食安法》第22、25條規定,3萬以上300萬以下;標示不實,同法第28條,4萬以上400萬以下。
吳榮達呼籲主管機關,5大管理措施到底履行幾個?他認為是「鬆散、松弛」,政府所承諾的5大管理措施,仍要加強執行密度、強度,標示不清就是有偷天換日的疑慮,到底美豬去哪?民眾有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