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國軍精神戰力週!今播放《國際橋牌社2》原因曝光 汪怡昕:破天荒的首次

政治
2025/07/01 10:10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漢光41號演習」全民防空演習7月15日起分別在中部、南部、北部、東部與離島登場,今起國軍先進入「精神戰力專案教育」,今天播放台劇《國際橋牌社2》有關國軍應對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的軍事戲份精華,藉此鼓舞官兵士氣、凝聚愛國意識。對此,製作人汪怡昕感謝肯定,指出這是「破天荒的首次採用民間影視作品振奮官兵。」

國防部7月1日精神戰力專案教育將播映台劇「國際橋牌社2」,軍事層面劇情以1995至1996年台海危機時戍守馬祖高登島的官兵為背景。圖為劇照。(汪怡昕提供)中央社 zoomin
國防部7月1日精神戰力專案教育將播映台劇「國際橋牌社2」,軍事層面劇情以1995至1996年台海危機時戍守馬祖高登島的官兵為背景。圖為劇照。(汪怡昕提供)中央社

全民防空演習於7月15日至18日,依中部、南部、北部、東部及外、離島地區之順序實施,各地區於演習當日1330時至1400時(東部及外、離島地區1000時至1030時)實施30分鐘警報傳遞與發放、疏散避難及交通管制,並於1400時至1500時(東部及外、離島地區1030時至1130時)防空演習警報解除後,實施60分鐘「救濟站」災民轉移收容、「急救站」傷患現場醫療處理及戰災搶救(災害救援)等實作演練。

今起國防部先進行3天「精神戰力專案教育」,今天播台劇《國際橋牌社2》。該劇故事背景為1994年至1996年的台灣社會,包含1996年台灣總統選舉、以及1995至1996年台灣海峽飛彈危機等事件,展現台灣面臨危機時的「同島一命,死裡求生」精神。

國防部7月1日起先進行3天「精神戰力專案教育」。圖為國軍示意圖。林林攝 zoomin
國防部7月1日起先進行3天「精神戰力專案教育」。圖為國軍示意圖。林林攝

汪怡昕:破天荒的首次

製作人汪怡昕今在臉書發文表示,國軍精神戰力周首日課程,以《國際橋牌社第二季》的軍事線情節和國軍全軍弟兄分享。「特別感謝國防部長官的肯定,破天荒的首次採用民間影視作品振奮官兵。同島一命,國之前鋒,感謝國軍弟兄多年來的挺身衛國。」

中央社報導,汪怡昕指出,這部剪輯聚焦於當年駐守馬祖高登島的國軍。內容從官兵的日常訓練與生活開始,隨著台海情勢升溫,展現基層官兵在面對戰火威脅時,不分階級、背景,團結一心、相互掩護、並肩作戰的精神,深刻描繪了官兵們堅韌的戰鬥意志。

國防部今精神戰力專案教育將播映台劇「國際橋牌社2」,描述駐守馬祖高登島的官兵在1995至1996年台海危機時,所面臨的處境。圖為劇照。(汪怡昕提供)中央社 zoomin
國防部今精神戰力專案教育將播映台劇「國際橋牌社2」,描述駐守馬祖高登島的官兵在1995至1996年台海危機時,所面臨的處境。圖為劇照。(汪怡昕提供)中央社

「精神戰力教育」目的

曾參與設計「精神戰力專案教育」的國軍官員表示,當前國軍文宣工作有如現代戰爭的飛彈攻擊,務求精準打擊,強調目標受眾的效果,而不是美化成效數字或「作給長官看」;國軍精神戰力專案教育行之有年,主要目的是在漢光軍演前,對官兵精神教育和凝聚愛國意識。

圖為國軍示意圖。資料照片 zoomin
圖為國軍示意圖。資料照片

為何選《國際橋牌社2》有原因

該名官員指出,《國際橋牌社2》故事背景為1995至1996年的台海危機,貼近官兵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能引發官兵觀看後產生共鳴,效果遠比播放抗日、戡亂相關影片或課程內容要好。

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國際橋牌社2》以基層官兵的視角刻畫,更容易取得共鳴,且如同經典電影「搶救雷恩大兵」一樣。電影可跳脫說教模式,不否認單兵面對敵人的擔憂與恐懼,更襯托出孤島無援、卻仍願意同島一命的勇氣,保護家人和國家。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國際橋牌社 # 漢光41號演習 # 精神戰力 # 汪怡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