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懶人包|6大QA看懂誰付錢?為何會造成物價上漲?
【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美國對等關稅於台灣時間今天中午12點01分生效,您可能會想,關稅如何運作?誰支付?誰收取?為何會提高物價?《知新聞》整理懶人包6個Q&A帶您一次看懂。

什麼是關稅?
從技術上講,關稅(tariff)也稱為稅費(duty),是對進口或出口徵收的稅,但幾乎總是前者。
它通常按貨物價值(在海關清關過程中申報)的百分比計算,並根據物品的原產國分配。
誰支付關稅?
關稅由進口商直接支付,或由代表進口商的中間商支付。研究表明,關稅成本負擔最終是分散的,出口商和消費者至少要承擔其中的一部分,關稅會提高物價。
美國關稅是如何徵收和執行的?
美國財政部長負責制定關稅徵收規定,但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是負責在美國全國近330個入境口岸,執行關稅的政府機構,包括公路或鐵路過境點、海港和機場。代理人審查文件、進行審計並徵收稅款和罰款。
跨境貨物根據名為「國際協調制度」的標準化命名法,被賦予數字代碼。關稅可以分配給與卡車底盤等相關的特定產品代碼,或與電動車等大類產品相關的關稅。
一些商品和零件在成為成品之前,要跨越多次邊境,例如一輛汽車,其零件採用美國製造,在墨西哥組裝,然後再進口到美國。根據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的規定,重新進口到美國的美國製造產品,如果價值沒有得到提高或提升,則可以免稅。
另一個例子是:假設美國向印度出口黃金,用於製造耳環。最終產品重新進入美國時將被徵收關稅。在這種情況下,甚至黃金的價值也要被課稅。
徵收的關稅去了哪裡?
這筆錢在通關時收取,並存入美國財政部的一般基金(General Fund)。如果進口商未能正確描述某種產品的數量、類別或產地,無論是故意還是疏忽,都將面臨罰款。
如果美國消費者直接從外國出口商訂購東西會怎樣?
目前,直接運送給消費者的包裹,如果零售價不超過800美元,則不受關稅限制,因為有「微量」豁免,大致意思是「太小而無關緊要」。
然而,川普政府表示,將從5月2日起取消針對中國大陸和香港商品的漏洞,這可能會對依賴Shein和Temu等網路販售廉價商品的消費者,造成打擊。
根據白宮的一份情況說明書,來自中國大陸或香港價值800美元或以下的包裹,將被徵收相當於其價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關稅,並且自6月1日起,關稅金額將增加到50美元。該說明書還特別規定,運送包裹的承運人,必須向美國海關當局報告裝運詳情,並按照規定的時間表繳納所欠關稅。
但白宮周二(4/9)將這些稅提高了2倍至90%,或每件75 美元(6月1日後升至150美元),理由是中國政府實施了報復性關稅。
美國政府先前也表示,將很快取消針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微量」豁免。
如果美國消費者在國外購買某件商品並帶回美國會怎樣?
攜帶在國外購買的商品進入美國,也適用同樣的800美元門檻,儘管該規定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藝術品是免稅的,所以如果有人在義大利購買了一幅價值5000美元的畫作,那麼這幅畫就無需繳稅。
同時,免稅進入美國的菸草製品和酒精飲料的數量也有限制。如果有人在過去30天內離開美國超過1次,免稅門檻則降至2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