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頭痛、頭暈可能是脖子搞鬼 醫籲每半小時做頸椎伸展

頭痛、頭暈可能是脖子搞鬼 醫籲每半小時做頸椎伸展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3C產品普及,頸因性頭痛患者逐年增加!22歲王小姐間歇性頭暈、頭痛長達1-2年,起初一兩個月發作一次,近幾月頻繁發作,症狀通常先出現後頸部緊繃,如果沒有休息就會往上延伸,經X光檢查確診為「頸因性頭痛」,預防重點在避免長期固定同一姿勢,每半小時做30秒頸椎伸展運動。
入夏第3例本土登革熱!花蓮男曾去高雄新北 感染源不明

入夏第3例本土登革熱!花蓮男曾去高雄新北 感染源不明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時隔3個月出現今年入夏後第3例本土登革熱,疾病管制署今日(9/19)表示,這名居住花蓮縣30多歲男性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但曾至高雄和新北,9月13日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就醫,經通報及採檢送驗後,9月18日確認為登革熱病例,感染源待釐清,密切接觸者11人目前無症狀。
台東奪命小米粽檢出劇毒農藥 「關鍵來源成謎」醫揪疑點:刻意的添加無法排除

台東奪命小米粽檢出劇毒農藥 「關鍵來源成謎」醫揪疑點:刻意的添加無法排除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台東發生蝸牛小米粽食物中毒事件,造成3人死亡、仍有5人在加護病房救治,生命徵象都穩定,震驚社會。衛福部今(19)日表示,在吃剩的蝸牛小米粽當中,驗出致命的劇毒農藥「托福松」(terbufos)。醫師姜冠宇表示,有機磷「托福松」,主要就是抑制乙醯膽鹼酯酶,接觸後數分鐘到30分鐘內就可能出現中毒症狀,幾乎無法趕上臨床救治逆轉,要花一些時間為社區去除風險,建議停止部落目前的飲食習慣。
孩子砸爛15萬電視!「調皮搗蛋險」幫理賠 家長福音:直接保到成年

孩子砸爛15萬電視!「調皮搗蛋險」幫理賠 家長福音:直接保到成年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孩子若過於活潑好動,常令家長十分頭痛,更擔心出門在外碰壞商家高價商品衍生鉅額賠償,過往就曾有公仔店家價值20萬元的大型公仔被小孩碰壞,協商後家長慘賠10多萬元怒噴店家「碰瓷」詐騙(以假貨或假受傷要求高價賠償)糾紛。而國內其實有保險業者推出俗稱「調皮搗蛋險」、「屁孩險」的家庭責任險,每年僅需1千元左右的保費,就可避免出門在外提心吊膽,有保險業務員說曾幫客戶出險過孩子砸壞液晶電視15萬元賠償、弄壞他人蘋果Macbook賠8萬元等案例,網友見狀即喊:「直接幫他(孩子)保到18歲」!
小米粽3死|若是蝸牛惹禍 如金蘭醬油家族「5口滅門案」

小米粽3死|若是蝸牛惹禍 如金蘭醬油家族「5口滅門案」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台東南迴線賓茂部落爆疑似食物中毒,多人吃了阿嬤包的「蝸牛小米粽」後出現嘔吐、抽搐症狀,目前已有3人死亡,9人仍在救治中,由於過世的阿嬤自己也曾吃小米粽,目前懷疑跟小米粽有關,至於是何種食物中毒,要等衛生局化驗釐清。食用未煮熟受汙染或寄生的福壽螺、蝸牛,容易感染「廣東住血線蟲」,過去曾有金蘭醬油一家人食用蝸牛,導致此蟲侵入腦部、脊髓或神經根,一家5口死亡,幾乎滅門。
中秋戶外賞月!注意「這幾點」蚊蟲不來咬 高雄「登革熱」境外移入+2

中秋戶外賞月!注意「這幾點」蚊蟲不來咬 高雄「登革熱」境外移入+2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中秋佳節賞月烤肉,成了每年民眾過節標配,不過,戶外庭院蚊蟲愛叮咬,一定得小心,否則感染「登革熱」;高市衛生局表示,昨(16)新增2例境外移入女個案,近期曾前往越南,今年高雄已有22例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衛生局提醒,病媒蚊叮咬處傳染期登革熱病人,若再叮咬他人,恐造成社區傳播,因此,戶外防蚊措施得做好。
健檢紅字以為熬夜!脾腫成1.5倍大 才知骨髓造血失控

健檢紅字以為熬夜!脾腫成1.5倍大 才知骨髓造血失控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檢微幅異常別輕忽不追蹤!37歲許小姐6年前健檢多項血液數值紅字,但當時以為只是「太常熬夜」,直到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出血,手術後發現血球數值超標三倍,脾臟腫到1.5倍大,轉診做骨髓切片檢查,這才確認罹患「真性紅血球增生症」,險些引起中風、心肌梗塞。
AI觀察|產業鏈開始衝 支援彈藥電力在哪裡?

AI觀察|產業鏈開始衝 支援彈藥電力在哪裡?

【專欄/吳連富】AI教父黃仁勳一到台灣,AI相關股票就會跟著大漲,大家也說AI相關產業鏈是未來台灣產業競爭優勢所在,希望可以成為台積電之外的護國群山,可是黄仁勳也告訴我們,他擔心電力供應問題。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指出,從2024年到2033年,我們每年用電成長率預計為2.8 %,2008年到2023年,每年的用電成長的數字只有1.06 %,隨著AI爆發性成長,預估2030年用電在AI產業的數目將較目前多3倍,所以現在爭相要籌設的資料中心(Data Center),在桃園以北幾乎已無供電可能(因為沒有地方可設電廠)。 我們一直在討論台灣缺電問題,台電說台灣沒缺電,但是我們不夠的是「綠電」,要全力發展AI產業供應鏈的同時,要深刻思考「綠電」供應是否足夠?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