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拇指瘀黑擴大竟是癌!翁截肢保命 7症狀小心黑色素瘤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76歲林先生五個月前發現右腳大拇指有一小塊深黑色痕跡,原以為是先前兩次意外撞傷所致的瘀血,但一個月前黑色痕跡擴大,到診所就醫也以為是瘀青未散,所幸女兒警覺,勸父親去大醫院尋求第二意見,結果經皮膚鏡、皮膚切片病理檢查,確診為肢端黑色素瘤,截肢避免轉移爭取存活機會。 2025/07/09 15:18 生活 醫藥
睡不好干擾大腦排毒 長庚研究:毒素累積害記憶力變差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大腦中的腦淋巴系統堪稱「腦內清道夫」,能把不需要的代謝廢物清除出去,尤其在深度睡眠期間,此作用最為活躍,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證實,睡眠品質差會干擾大腦清除毒素,毒素長期累積導致記憶力變差,對高齡者來說,改善睡眠品質有助減緩記憶力與認知功能退化。 2025/07/09 13:23 生活 醫藥
13-24歲梅毒通報數連4年上升 7月起13家醫院免費篩檢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愛滋病毒感染和淋病疫情均持續下降,梅毒疫情卻上下波動,疾管管制署指出,13-24歲梅毒通報數連4年上升,2024年較2023年上升19%、今年上半年較2024年同期上升13%,因此,今年7月1日起與13家醫院合作,提供性病匿名諮詢及年輕族群(學生或24歲以下)免費梅毒快篩服務。 2025/07/08 14:18 生活 醫藥
丹娜絲災後淹水防類鼻疽奪命 羅一鈞:去年凱米強颱後69例確診13死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有史以來首個從嘉義登陸的颱風丹娜絲肆虐中南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民眾易因接觸汙水、汙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感染登革熱、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及腸道傳染病等風險,提醒民眾如需清理家園或外出時務必落實防疫措施,並留意飲食衛生。 2025/07/07 14:00 生活 醫藥
20年首見!外籍男遊巴拉望島被蚊叮 罹罕見「諾氏瘧」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20年首見!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諾氏瘧」瘧疾病例,這名30多歲外國籍男性上月中旬至菲律賓巴拉望島旅遊,行前並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在當地從事自然生態旅遊活動時曾被蚊子叮咬,6月19日入境台灣前即出現頭痛、發燒、茶色尿、肌肉痛、嗜睡等症狀,後續經通報檢驗確認為諾氏瘧原蟲感染,目前住院治療中;疾管署也提升菲律賓瘧疾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 2025/07/02 14:20 生活 醫藥
中南部爆5例日本腦炎 住家附近均有3大高風險場域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近期氣溫動輒超過35度,衛福部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5例居住在中南部的日本腦炎病例。每年6至7月為流行高峰,且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最有效的預防方式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落實防蚊措施。 2025/07/01 15:57 生活 醫藥
M痘流行期來了 上周新增4例曾用交友軟體「與不特定對象親密」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內上周新增4例M痘本土確定病例,均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3例及南部1例,經疫調發現皆曾透過交友軟體與不特定對象發生親密行為,其中3例未曾接種過M痘疫苗。各級學校陸續開始放暑假,疾管署提醒,暑期為M痘流行高峰期,提醒符合接種資格者儘速完成2劑M痘疫苗接種。 2025/07/01 15:01 生活 醫藥
百日咳個案創10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11-18歲青少年最多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國內百日咳累計35例均為本土病例,為10年同期新高,包含8起家庭群聚,其中1起延伸校園群聚,個案年齡層以11-18歲青少年佔比最高,共13例,其次為6個月以下嬰兒,共8例。 2025/07/01 14:28 生活 醫藥
林葉亭淚談亡父最大遺憾! 響應球衣公益競標盼助失智家庭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藝人林葉亭的85歲的失智父親年前失蹤,被發現時已發生憾事。她今天以家屬身份出席失智症協會活動,她認為爸爸生病反而讓家人更團結,也因此有充足的照顧人手,也建議照顧者將過程視為一場遊戲,心態會更輕鬆;談起為人子女最大的遺憾,則是沒能帶父親回到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 2025/06/30 12:48 生活 醫藥
產險業研究高齡專屬保單 保費調整暫無討論未來難說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台灣近期發生多起高齡駕駛嚴重事故造成多人死傷,三峽78歲翁姓老翁暴衝更釀成4死12傷慘劇,社會關心高齡族群的車險未來保費是否提高?產險業者表示,目前沒有調漲保費的計劃,但也正研究對高齡者設計專屬保單的可能性。針對高齡族群的保險費率,金管會保險局官員表示,「每年都會定期檢討,今年也會。」 2025/06/30 09:40 財經 金融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