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儲能馳援南部風災 工研院E-CUBE、氫豐氫燃料電池供緊急用電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中颱丹娜絲重創全台近2500支電線桿,遠超過2015年強颱蘇迪勒創下的近千支斷桿紀錄,台電同仁不分日夜連日搶修,目前幾乎已完全復電。工研院以科技應援,「挺」台灣,在災情期間緊急調度「E-CUBE」移動式光儲系統,攜手新創公司氫豐馳援氫燃料電池,提供災區民生、醫療、基地台等緊急用電。為力挺台電日夜奔波的搶修英雄,工研院也主動開放六甲院區員工宿舍,作為台電人員安心休憩據點,整備後再出發。 2025/07/14 08:15 能源
電動車不是「碳炸彈」!ICCT: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燃油車少4倍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TOYOTA會長豐田章男日前脫口電動車是「碳炸彈」,直指1輛電動車的污染程度相當於3輛混合動力車,不過ICCT(國際清潔運輸委員會)秀數據打臉,直指電動車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燃油車少近4倍,而TOYOTA是傳統車廠轉型的落後者。 2025/07/12 09:55 能源
三陽備戰PK Gogoro、宏佳騰 22縣市買電動機車最高補助3.7萬元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經濟部產發署加碼電動機車補助,推升6月電動機車銷售達5,014輛,較上月成長16.65%,繼Gogoro、宏佳騰推出全新電動機車後,三陽也計畫參戰推新車,提早炒熱下半年2輪車市的新話題。 2025/07/06 14:48 財經 產業脈動
非核滿月盤點3|政府增建燃氣發電難解碳排 揭美國商會話外之音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美國商會10日指出,台灣的能源存在2大問題,一是供電恐難以支持半導體和AI產業發展,其次是乾淨能源推行速度太慢,隔天經濟部跳出來澄清,重申今年已新增逾480萬瓩燃氣機組,有專家提醒,「燃氣只能作為發展乾淨能源的過渡期,台灣應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等多元能源,才能符合美方期待。」 2025/06/17 15:18 能源
台積電與工研院合作研發「混氫燃料電池」 發電效率達52.3%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是台積電(2330)實踐綠色製造的重要策略,因應先進製程演進使氫氣需求量增加,為提升製程中殘餘氫氣的使用效益,台積電攜手工研院綠能系統與環境科技所推動「極紫外光(EUV)製程餘氫資源化計畫」,創新研發30瓩混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在50%濃度氫氣、每分鐘320公升的流量條件下,成功將餘氫轉換為電能,發電效率達到52.3%,並領先全球取得半導體製造設備安全衛生及環保基準(SEMI S2)認證。 2025/05/04 09:24 財經 科技新知
豐田董座親揭未盲目追求電動化原因 「生產太多電動車反增加碳排放」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豐田因切入電動車的速度較慢而面臨不少批評,但在董事長豐田章男看來,背後卻有其深思熟慮的原因,身為「多能源戰略」的倡導者,豐田章男再次解釋豐田沒有「盲目追隨完全電動化」的原因。 2025/05/03 15:35 財經 產業脈動
發力氫能!羅昇攜手氫豐綠能 助力綠色轉型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隨著全球對氫能需求的快速增長,羅昇企業(8374)宣布投資為氫豐綠能,藉此擴大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根據Precendence Research市場研究預測,綠氨市場(Green Ammonia Market)在2025年預計達到8.96億美元,並在2034年增長至1219.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72.6%,氨轉氫是綠氨市場的應用之一,突顯出氫能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發展潛力。 2025/02/12 15:55 能源
台達攻氫能1/全台首座MW瓦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啟用 拼組氫能國家隊 【記者李宜儒/台南報導】系統廠台達(2308)今(12日)正式啟用全台首座百萬瓦(MW)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董事長鄭平表示,氫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發展方向,非常適合用於交通、工業製造,還有長期儲能、低碳燃料和分散電網等多種情景和應用,用於解決全球溫室氣體的問題。 2024/12/12 17:53 能源
台積電運動會首度採用氫能發電 提供穩定、清潔的電⼒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響應綠⾊永續理念,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2330)今年10月底舉行萬人運動會盛事,⾸度使⽤綠氫發電打造節能減碳無污染的潔淨環境,以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供應會場所需電⼒,為所有同仁及眷屬帶來潔淨清新的活動環境。 2024/12/11 16:20 能源
數發部高空通訊平台首曝光!惜遇8級風無法升空 一文看懂功能運作模式 【記者蕭文康/台東報導】數位發展部今(24)日在台東縣鹿野高台舉辦「高空通訊平台升空測試與展示」,首度以國產國造的繫留型高空氣球建置近地高空通訊平台,展示高空通訊平台在災害發生後迅速恢復通訊的應用潛力,強化台灣通訊應變韌性,也可突破國際困境,掌握我國之主控權。不過,由於台東這2天受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氣流影響刮起6~8級強風,加上山區大雨而暫未能升空。《知新聞》整理高空通訊平台的相關功能及運作,帶讀者深入了解。 2024/10/24 10:05 財經 科技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