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高中生墜樓!夏姓父子遭控殺人結局出爐 不起訴確定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市18歲賴姓高中生,繼承生父超過5億遺產,卻與夏姓代書助理同婚登記後不到2小時墜樓身亡,台中高分院認定雙方假結婚,判夏男1年6月徒刑,2月發監執行;而夏姓父子因賴生墜樓被控殺人,台中地檢署2度偵查不起訴偵結,家屬聲請再議,高檢署認為檢察官偵查已臻完備,今天(20日)予以駁回。父子倆不起訴確定。 2025/06/20 18:00 社會 法庭
20多歲男染新冠14天亡 上周38死為今年單周新高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仍處高原期,上周新增38例死亡為今年單周新高,疾病管制署預估8月2日那周後脫離流行期。上周死亡個案年紀較輕的一位20多歲男性,無特殊潛在疾病,沒打最新疫苗,起初間歇性發燒跟嘔吐,後來肢體無力、嗜睡,診斷為腦炎,不幸在發病2周後因多重器官衰竭過世。 2025/06/17 18:25 生活 醫藥
新冠肺炎跌出去年十大死因 羅一鈞估:今年應會掉到20名外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出爐,113年新冠肺炎(COVID-19)從112年的第6名掉到第14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統計至6月2日,今年新冠死亡人數81人,較去年同期逾1000例大幅下降,「今年大概不會到1000例,以持續下降趨勢,今年應該會掉到20名之外」。 2025/06/16 10:44 生活 醫藥
新冠特效藥公費年齡不下修 疾管署:疫苗更能預防重症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有專家指出因50-64歲新冠重症病例數仍高,新冠高風險族群用藥條件建議下修至50歲,疾管署今日(6/13)回應,統計今年截至6月9日本土新冠併發重症病例,50-64歲共105例,其中近九成(87%)具慢性病史,原本就屬於公費新冠抗病毒藥物的適用對象,國內抗病毒藥物的涵蓋對象範圍足夠。 2025/06/13 15:16 生活 醫藥
今年新冠死亡最年輕!30歲男併發腦炎 加護搶救十天不治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上周達高峰,不過重症和死亡在未來兩周會持續攀升,千萬別掉以輕心,疾管署今日(6/10)指出,上週新增今年新冠死亡最年輕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子,無潛在疾病,從未接種新冠疫苗,染新冠併發腦膜腦炎,住加護病房搶救十天仍不幸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2025/06/10 16:33 生活 醫藥
新冠疫情上周達高峰!羅一鈞揭口罩立大功 重症死亡續攀升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提早一個月於上周達到高點,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民眾配戴口罩率明顯提升是讓這波疫情趨緩的最重要原因,預估本周疫情持平或下降,相對也會提早一到二周於7月底至8月初脫離流行期,不過重症和死亡尚未達到高峰,未來一到二周會持續上升。 2025/06/10 15:59 生活 醫藥
急診量能尚可因應新冠升溫 陳時中:以2千人待床為警戒值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大醫院急診再度面臨壅塞危機,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今日(6/7)表示,今年春節過後急診壅塞最嚴重時,全台醫院總計約2200-2400人待床,目前約1500-1600人待床,醫療量能還有一些餘裕,大概以2000人待床作為警戒值,衛福部也透過提高急診給付、協助轉診來改善個別醫院急診壅塞,「我想這波應該會安然度過」。 2025/06/07 20:33 生活 醫藥
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常人4~17倍 專家:新冠確診「要篩不要猜」!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確診「要篩不要猜」!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由於免疫力低下,較易有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研究顯示,各式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恐是一般人的4至17倍,多個相關團體聯合呼籲高風險族群,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篩檢並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2025/06/05 17:10 生活 醫藥
慘!她新冠+B流+黴漿菌一次全中 藥師曝「快篩神物」一次篩完流感新冠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新冠升溫,流感也別輕忽!台中市前議員賴佳微近日發高燒不適,就醫進行三種篩檢竟全中,同時感染新冠、B流和黴漿菌,連護理師都覺得這情況罕見。近來多種病毒發威,藥師游佩雯認為「三合一快篩」相當方便,可一次檢驗包含新冠病毒、A型流感、B型流感三種病毒,不過目前都是醫用等級,「好心廠商趕快從國外申請三合一家用快篩 來台吧!」 2025/06/05 09:17 生活
中部5個月大女嬰新冠重症 疾管署:家戶確診交叉傳染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上周新增132例本土新冠重症個案,年齡最小為中部5個月大女嬰,個案本身無特殊病史,上月底出現間歇發燒、輕微咳嗽、流鼻水、活動力及食欲下降等症狀,目前住院近1周,仍在一般病房治療中,由於有家人同樣快篩陽性,不排除為家戶確診交叉傳染。 2025/06/03 14:5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