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專訪直擊|峽谷裡最早復業的店!太魯閣晶英「穿回制服畫好妝」 靠1堅持活下去

專訪直擊|峽谷裡最早復業的店!太魯閣晶英「穿回制服畫好妝」 靠1堅持活下去

【編按】去年4月3日花蓮受大地震影響國旅重創,太魯閣要等全園重開至少還要7年,不過位在天祥路上的「太魯閣晶英酒店」已在今年初復業。《知新聞》在1月復業首日前往太魯閣,專訪和開箱晶英酒店。面對0403地震滿週年,太魯閣晶英酒店表示,清明連假住房率約5成,雖花蓮整體住房率還沒有明顯回溫,但酒店將0403暖心定義「太魯閣微笑擁抱日」。 【記者劉沛妘/花蓮報導】受到0403地震及康芮颱風影響,花蓮太魯閣晶英停業270天,終於在1月16日重新復業迎賓。《知新聞》在復業首日前往花蓮太魯閣,專訪到總經理趙嘉綺,她興奮表示,一開業遇上老顧客的真情流露,就令她感動得想哭,回想起去年心情像三溫暖「停業半年開業又停業」,雖震後太魯閣步道、景點都還沒恢復,飯店前的商家也停業,但現在就回到初心「好好住飯店」,感受被山林環抱、峽谷的美。
不滿花蓮地震報導太多!林憶君要求NCC處理 交長:SOP就是要告知

不滿花蓮地震報導太多!林憶君要求NCC處理 交長:SOP就是要告知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出身花蓮的民眾黨立委林憶君,不滿各家電視台頻繁播報花蓮發生地震,搞得民眾不敢去花蓮,要求行政院長卓榮泰、NCC請各家電視台自律,不要連一級、二級地震也報導,減少國人對花蓮的恐懼。卓榮泰則說,行政院無法要求媒體少報哪些內容;交長陳世凱也說,氣象署的責任SOP,就是有地震要告訴民眾,不管幾級。
氣象署AI 3|人工智慧有助地震警報 地牛翻身5秒內警鈴大作(獨家)

氣象署AI 3|人工智慧有助地震警報 地牛翻身5秒內警鈴大作(獨家)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台灣地震頻繁,民眾對地震時發出的國家級警報已經相當熟悉,隨著人工智慧(AI)的發展,氣象署也和學界合作,開發AI地震警報系統,希望藉此提升警報速度或準確度。以台科大研發的地震警報系統來說,地震發生後4秒到5秒就能發出警報,比現行約7秒到10秒快上許多,能爭取到更多應變時間,不過,準確度仍不夠穩定,因此還不能當成國家級警報的發布依據。
氣象署AI 2|合作輝達打造CorrDiff模型 助天氣預報又快又準(獨家)

氣象署AI 2|合作輝達打造CorrDiff模型 助天氣預報又快又準(獨家)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人工智慧(AI)也能預測颱風路徑!先前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訪台時,透露輝達與中央氣象署合作,在數位孿生地球「Earth-2」當中,採用名為CorrDiff的新型生成式AI模型。CorrDiff是氣象署提供4年份的台灣周邊天氣資料,給輝達進行訓練的成果,CorrDiff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就把較為粗糙的天氣預報資料變得更細緻,讓天氣預報更為準確,目前CorrDiff產出的資料,已能提供給預報員參考。
獨家|10億超級電腦裝GPU精準預測 氣象署AI遇山陀兒也有極限

獨家|10億超級電腦裝GPU精準預測 氣象署AI遇山陀兒也有極限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人工智慧(AI)風潮吹進氣象署!氣象署今年啟用造價10億元、總重達15公噸的第六代氣象超級電腦,為了配合AI技術的算力需求,還特地裝上GPU(圖形處理器),整體算力是第五代的7倍以上,新的超級電腦可讓天氣預報更為精準,也不會因運算量增加而延長作業時間。以今年7月凱米颱風來說,就靠著超級電腦,準確預測了降雨量與降雨熱區。 不過,近期山陀兒颱風來襲,氣象署被外界質疑降雨量預報失準,對於為何有了超級電腦,卻還是報不準,氣象署解釋,超級電腦是氣象預報的基礎建設之一,但氣象預報的技術仍有極限,對於影響因素較多的秋颱,各國的預報能力都相當困難,會持續努力。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