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分鐘連2震!最大規模4.8震度4級 大雨「帶狀強對流」襲中南

生活
2024/06/02 10:45
陳力維 文章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資訊顯示,今天上午9時27分發生芮氏規模4.8地震,地震深度5.4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方21.2公里(位於花蓮縣近海),最大震度花蓮縣4級。中央社報導,隨後9時28分又發生芮氏規模4.4地震,地震深度6.1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西方21.2公里(位於花蓮縣近海),最大震度花蓮縣4級。

今早(6/2)花蓮近海2分鐘內連2次地震,最大規模4.8震度4級。取自中央氣象署
今早(6/2)花蓮近海2分鐘內連2次地震,最大規模4.8震度4級。取自中央氣象署
分享 加入好友

🌧️另外, 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在臉書提醒,「雷達回波」來了,不特別強,但應該會是全臺有感的降雨系統,其後還發文補充說,看熱鬧也看看門道,「強對流連結成帶狀,往南部接近中」。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也在臉書發文指出,原先預估大概中午前後,雨勢會越來越明顯,從雷達回波和衛星雲圖來看,較強的雨勢已經在澎湖出現了。

地震規模與震度分別為何?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指出,地震規模是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臺灣所採用的計算方式為芮氏規模,在敘述時以「規模5.0」、「規模7.3」表現,數字後不加「級」字。人類歷史上曾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觀測的記錄,發生於1960年5月22日南美洲的智利,規模9.5。地震規模每增加「1」,所釋放的能量約為前一個等級的31~32倍。

地震震度則是指地震時人們對於地面震動的感受程度,或物品因震動遭受破壞的程度。氣象署利用地震觀測站所記錄的最大加速度,計算出各地區的最大震度,表達方式為數字後加「級」,如:「臺中市6級」、「臺北市4級」。在一場地震當中,設在不同地區的地震觀測站所記錄到的最大震度不盡相同,以震央為中心向外擴散遞減。

雷達回波是什麼?

根據氣象署資料顯示,雷達發射之電磁波經由大氣中的降水粒子(雨、雪、冰雹等)反射回來的訊號, 稱為雷達回波(reflectivity),根據雷達接收到降水粒子所反射回來的訊號強度,再利用不同顏色顯示,即可製成雷達回波圖。回波的強度與降水粒子的大小、形狀、狀態以及單位體積內粒子的數量有關,一般而言,反射回來的訊號越強,降水的強度就越強,因此可藉由雷達回波圖研判天氣系統的降水強度及分布狀況。在雷達回波上的顏色,顯示降水強度最低為淺藍色,接著隨降水強度增加,依序為綠色、黃色、紅色到紫色為降雨量最大,相當易於辨識。

雷達回波圖顯示降雨轟全台。取自中央氣象署
雷達回波圖顯示降雨轟全台。取自中央氣象署

知新聞 Line 官方帳號

# 地震 # 中央氣象署 # 花蓮 # 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