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30|立院夜半敲槌三讀 還沒上路卻修法!全因刪了「強制納保」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台灣健保制度享譽國際,迄今開辦30年,但萬事起頭難,追溯籌備開端,1988年7月著手相關工作,1993年10月行政院版全民健康保險法草案送交立法院,朝野對條文激烈攻防,逐一表決;原先刪除強制納保驚覺很嚴重,因此又修法將強制納保納入。1995年3月1日,全民健保正式上路,台灣的醫療與公共衛生史就此開啟新篇章。

健保之前「因病而貧、因貧而病」
編者按:1995年全民健保開辦,至今30年,財務壓力已到深水區,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製作《創造奇蹟的旅程》紀錄片,喚醒全民認知永續健保人人有責。
台灣研究基金會及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委託《知新聞》接受製作紀錄片,以客觀公正立場,完整記錄健保30年變化史。
1980年代,在全民健保開辦前,僅有不到6成的國民擁有醫療保險,主要為工作人口。另外有高達800多萬人是年長者和孩子,他們面對突如其來的重病時毫無保障,導致因病而貧、因貧而病。
健保源起1988年7月
政府正視這個需要補破網的社會安全制度。1988年7月,當時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開始著手相關工作。工作小組由楊志良、江東亮和吳凱勳三位教授負責,邀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蕭慶倫教授擔任總顧問。
經濟學家羅紀琼教授等國內外專家學者隨後加入,專家學者凝聚共識,催生全民健保的藍圖。



1993年立委激烈攻防
1990年,李登輝當選中華民國第8任總統,郝伯村接任行政院長。同年6月,時任衛生署長的張博雅接手全民健保第二期規劃的重任。1993年10月27日,行政院版全民健康保險法草案正式送交立法院。朝野之間對條文內容有不同 看法,展開激烈地攻防。

挑戰夜戰表決條文
張博雅回憶,當時主要有7種版本,每一個版本的條文就要唸。所以,當天早上9點,一直開會開到第二天的清晨,挑戰夜戰直到半夜才通過。每一個條文要表決的時候就要按電鈴,每一個條文按一次鈴,看那麼多條文,按那麼多次表決,所以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張博雅說,在通過之前,卻把強制納保刪掉,他們就刪掉了,後來才知道該條文刪掉很嚴重。所以在下一個會期,強制納保納入,「等於是全民健保還沒有實施之前,就做了第一次的修正。」
1995年3月健保上路
1994年底,中央健康保險局成立。1995年3月1日,全民健保正式上路,台灣的醫療與公共衛生史就此開啟新篇章。
健保30週年紀錄片:
■ 《創造奇蹟的旅程》紀錄片感恩上映 健保30年曲折內幕全都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