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缸藏溺危機 醫:水面10公分高就要命、缺氧10分鐘難救回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每年暑假或多或少都會發生溺水憾事,且不止野溪、海邊,就連家中浴室都可能潛藏危機,10公分高的水面就可能要了孩子的小命!醫師提醒,腦缺氧5分鐘就可能導致成為植物人或腦麻等,10分鐘更是幾乎回天乏術,呼籲家長一定要看著小孩,別覺得安靜就放心。

不只開放水域、泳池 在家洗澡、浴盆中也潛藏危機
衛福部統計處公布11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1至5歲兒童死亡原因以事故傷害高居首位,其中「意外溺死或淹沒」死亡人數由112年8人降低為113年1人,不只在泳池、溪邊及海域要注意溺水風險,連在家洗澡、浴盆中也潛藏危機。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李嶸說,10公分以上的水就可能導致溺斃,別覺得放一點點水給小朋友玩沒關係。曾有家長讓2個分別約1歲、3歲的小朋友在浴室裡玩,大孩子好奇打開水龍頭,沒想到竟因此導致小小孩溺斃。
小小孩泡澡 家長視線不能離開
另一案例則是發生在發燒導致熱痙攣的孩子身上,李嶸表示,個案母親本想讓孩子泡水降溫,但因為不知道發燒可能導致抽筋,再次回到浴室時,小朋友已經溺斃在水裡。發生意外應把握黃金時間,缺氧5分鐘就可能導致缺氧性腦病變,就回來也有成為植物人或腦性麻痺的風險、10分鐘多半回天乏術。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傷及重症外科主任陳昭文則提醒,有些小朋友站起來其實比浴缸還高,家長就讓孩子自己在裡面玩水,結果坐著還是會往前撲、嗆到,建議小小孩都還是要在大人陪同下玩水,家長如果真的需要接電話等,視線還是要緊盯孩子,「小朋友沒有聲音都沒有注意,這種最危險」。

雖然都希望意外不要發生,不過當緊急狀況出現時,除了盡快撥打119,也要趕快拉離水面、操作心肺復甦術(CPR)。李嶸指出,小朋友的按壓速率為每分鐘100至120下,要「快快壓」、按壓深度約為兒童胸廓深度的三分之一,同時每按壓30下,再進行換氣,重點是要讓胸部有回彈的空間,不能一直用力壓著,「想像動作是在讓心臟收縮(下壓)與放鬆(回彈)」,以利血液回流。
除了水深本身的風險外,小朋友誤食導致窒息的危機也不可輕忽。李嶸說,玩具應挑選大小無法塞入口鼻的,先前就曾發生過,有小朋友不慎吞食彈力球,最後死亡的案例,其餘如水晶寶寶、洗衣球等風險也都相當高,家長應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