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巴菲特」點出輝達潛藏隱憂 消費者何時為AI買單?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對於今年股價飆漲逾2倍的輝達,被譽為「英國巴菲特」的史密斯(Terry Smith)提出他的問題,質疑這家公司的未來營收真有那麼明確嗎?公司市佔率是否會被其他冒出來的晶片廠蠶食?
質疑輝達估值偏高
身為倫敦Fundsmith基金的創辦人,史密斯因採用「長期買入並持有」的策略,投資於基本面、競爭優勢和具有估值吸引力的公司,被稱為「英國巴菲特」。截至去年底,Fundsmith基金會去年底的資管規模為360億英鎊(逾1.52兆台幣)。
財聯社引述外媒報導指出,史密斯對輝達的估值表達懷疑態度,即使因未持有這檔熱門股票,使得其基金收益落後指數基金。
史密斯說,「我對於我們是否知道AI的未來並不自信。因為幾乎沒有人們願意為之付費的應用程式。是否會有足夠的消費者、支付足夠高的價格來驗證這個(AI浪潮)?」
這個問題也是整個AI投資邏輯最大的隱憂。今年6月至8月期間,輝達的市值一度快速蒸發35%(9000億美元),自那以後,公司股價又反彈超過60%再創新高。
輝達面臨其他對手競爭
據統計,包括微軟、Alphabet(Google母公司)在內的科技大廠已承諾會在第3季砸590億美元(約近1.89兆台幣),用於建造資料中心和其他固定資產。在分析師們的預估,隨著科技公司相繼增加AI產出,輝達的獲利率將在2025年創下56%新高。
史密斯進一步表示,即使消費者願意支付足夠的費用,證明AI是下一個大事件,難道只會有一家製造這些晶片的廠商嗎?巨大的回報也會吸引競爭。他表示,「事實上你看看那些使用輝達晶片的大用戶,例如微軟、亞馬遜和甲骨文,他們都有自己開發產品的歷史。」
類似這樣的例子也不難找,美滿電子正在為亞馬遜開發Trainium 2晶片,博通為Google提供張量處理器,也為Meta提供推理和加速器晶片,輝達的老對手AMD也在向微軟等客戶出貨,公司最近將AI產品的營收預期提高至50億美元。
旗下基金今年投報率低於指數基金
對於AI產業而言,近期也有一個利空,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爆料稱,新一代OpenAI旗艦模型「獵戶座」相較於GPT-4的提升幅度,明顯低於GPT-4對GPT-3的提升,儘管投入龐大的財力和員工,但成效並未達到預期。
對投資人來說,輝達股價連創新高,也代表市場「用籌碼投票」,Fundsmith Equity Fund今年以美元計價的投報率為9%,低於漲了近20%的MSCI全球指數。
史密斯解釋稱,他的基金回報率不佳是因為「少數股票的表現集中」,而指數基金日益受到歡迎也在推動這點。史密斯強調,許多人把投資指數基金稱之為被動投資,但事實是這些基金都是動量策略,動量會一直維持,直到不存在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