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周末精選|砍台電預算就漲電價 別嚇人!專家指2核心問題才是虧損根源

能源
2025/01/25 07:30
芮內 文章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立院本周三讀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共刪減2075億元,其中行政院撥補台電的1000億2萬元遭全數刪除後,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未來台電剩調漲電價或持續累積債務兩條路可走,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更斷言「電價漲定了」,能源專家則認為,預算非問題核心,台電真正挑戰在於供電不足及能源政策結構改善,「如果不改善,再多預算及撥補也無用」。

分享 連結 下載App
台電預算遭砍,能源經濟學專家梁啟源教授認為,其實預算並非問題的核心,真正的挑戰在於「供電不足」及「能源政策結構要改善」。資料照 zoomin
台電預算遭砍,能源經濟學專家梁啟源教授認為,其實預算並非問題的核心,真正的挑戰在於「供電不足」及「能源政策結構要改善」。資料照

台電再舉債空間有限勢必要漲價

隨著本周立院通過刪減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後,各部會紛紛出面吐苦水,其中挹注台電1000億元預算案也遭砍,台電表示感到遺憾,認為除了弱化台電支持民生電價的財務狀況,更癱瘓台電更新汰換電力設備的財務能力,將對國人用電造成衝擊。至於外界關切電價是否將會調漲?台電則表示,將相關財務情況、成本結構資料提報至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 

針對台電千億補貼預算被刪除,童子賢22日出席三三會例會時就表示,「我們要為台電抱屈」,他說,台電過去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滿足民生、工業與服務業用電需求,實際是以自身虧損補貼優惠電價,在千億預算被砍光後,台電財務壓力將加劇,未來僅剩兩條路可走,一是調漲全民電價、二是持續累積債務。

張建一則認為,台電負債比已經達93%,再舉債空間有限,原本政府希望今、明2年共補助台電2000億改善財務結構,隨著立院刪除今年度千億補助預算後,「電價勢必要漲!」

核電逐年下降導致台電成本負擔增加

不過,能源專家、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卻提出另類看法,他認為,其實預算並非問題的核心,真正的挑戰在於「供電不足」及「能源政策結構性錯誤」,這兩大因素不僅造成台電虧損惡化,也影響國家能源轉型進程。「 如果不改善,再多預算及撥補也無用」。

梁啟源指出,台灣能源轉型的選擇是高成本路徑的直接原因。他提到,核能發電每度電成本僅1.1元,但政府逐步淘汰核電,改用每度電3.2元的天然氣發電,以及高達5元至7元的再生能源取代,造成巨額成本差距。自2015年核能發電量逐年下降至去年,總共減少約300億度電,導致台電增加超過1080億元的成本負擔,隨著核三廠機組陸續停機,今年虧損預估將達1200億元,明年更可能攀升至1300億元。

「政府的能源政策必須承擔責任,這些虧損是政策選擇的結果」,梁啟源表示,近年來國際燃煤、天然氣價格已逐步回穩,甚至下降,但台灣因為能源結構承受高昂的電力成本。

台電補貼預算遭刪除,外界擔心未來電價恐調漲,圖為電錶示意圖。林林攝 zoomin
台電補貼預算遭刪除,外界擔心未來電價恐調漲,圖為電錶示意圖。林林攝
廣告

供電不足與再生能源發展緩慢

他表示,台灣以昂貴的天然氣與再生能源替代價格低廉的核電,導致電價飆升,隨著核三廠機組逐步退役,台灣每年的電力成本還會再增加。「核能無碳又穩定,卻未被合理利用,反而用高成本能源取代,是虧損主因之一,且在國際能源價格趨穩後,台電仍還是虧損連連。」

另外一項重點在於再生能源供電不足,梁啟源指出,過去8年間再生能源僅從4.6%增至10.5%,平均年增不到1個百分點。此外,2023年太陽光電與風電目標完成率分別僅達4成與3成,原因包括土地取得困難、環保抗爭及政策調整延誤等。

梁啟源說,台灣本土風電零件比例過高,阻礙進口技術引進,導致發展受限,「國外耗費20年才達到30%的本土化,我們卻要求短期內要達40%甚至60%,有點不符實際。」

梁啟源認為,台灣能源轉型的選擇是高成本路徑的直接原因。資料照片/林林攝 zoomin
梁啟源認為,台灣能源轉型的選擇是高成本路徑的直接原因。資料照片/林林攝

能源政策結構需大改以擺脫惡性循環

面對台電虧損,政府多以調漲電價或補貼應對,卻未解決根本問題。梁啟源認為,自2022年以來電價調整累積近40%,但因供電結構未優化,漲價無法平衡虧損,「漲電價或砍預算只是短期因素,真正需要的是全面檢討政策,包括重新評估核能角色與加速再生能源建設。」

他呼籲,政府應正視能源轉型與供電穩定的長期挑戰,透過合理規劃核能與再生能源的搭配,降低供電成本,並解決供電短缺問題,能源政策錯誤的代價不只財務虧損,更是民眾生活和經濟發展代價。

圖為嘉義水上屋頂型太陽能光電系統。照片來源永恆能源 zoomin
圖為嘉義水上屋頂型太陽能光電系統。照片來源永恆能源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廣告
知新聞年度報導
# 台電預算 # 梁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