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東協難補陸客損失!國際醫療人次續跌 產值剩疫前一半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冠疫情解封後,最新統計,2023年台灣國際醫療服務總人次再下滑,總產值僅疫情的一半,其中東協十國病人比2019年少一半,美國和港澳晉升前三大客源。政府高喊新南向政策來彌補大量流失的中國客,卻效果不彰也未見積極檢討,反觀泰國祭出一年期醫療簽證急起直追,讓台灣醫院憂心喪失競爭力。
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2023年國際醫療服務總人次22萬8,100人,產值新台幣89.47億元,相較2022年總人次24萬6,423人,產值新台幣60.17億元,服務總人次再下滑,產值雖有增加,依舊只有2019年總產值189.99億元的一半。
印尼和越南病人大減 美國、港澳晉升前三大客源國
進一步分析客源,2023年來自中國的病人雖占比16.1%,排名第一,卻比2019年佔比34.6%,大幅衰退18%,從13.2萬服務人次掉到剩3.7萬人次;有趣的是,2023年美國病人數量僅增加4000千多人,排名卻從2019年的第四名晉升第二名,港澳病人數量差不多,也從2019年的第六名晉升到第三名,原因是印尼和越南病人明顯減少。
東協十國部分,2019年佔比35.8%、國際醫療服務13.6萬人次,2023年佔比降至29.2%、服務6.7萬人次。整體而言,2023年來自港澳、東北亞、美洲和歐洲地區的病人共約增加11.2%,還是無法彌補中國短少的18%、連帶東協十國也減少6.6%。
外國人來台就醫科別 生殖醫學首度擠進十大
2023年外國人來台就醫十大科別,依序為內科、健檢、婦產科、家醫科、急診醫學、生殖醫學、其他、骨科、外科、牙科。相較於2019年,健檢從排名第一變成第二,和內科排名對調,值得注意的是,生殖醫學佔比明顯增加,首度擠進十大排行。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後,配合防疫政策,台灣暫停受理中國人來台健檢和醫美簽證申請,至今無任何重新開放時程。衛福部改推新南向政策2.0,鎖定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各由2家醫院負責經營,越南由北榮、高醫附醫負責,印尼由台大與亞東醫院負責,馬來西亞則是長庚及中國附醫。
然而,2023年最新統計,東協十國的病人不增反減,過去看似很多東協十國的病人,其實是在台灣的外籍移工撐起的漂亮數字,並非真的有那麼多人千里迢迢來台灣就醫。
國際醫療受距離影響大 泰國急起直追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國際醫療發展基本受到三個因素影響,一、距離,二、語言,三、文化,其中又以距離因素最重要,基本上以台灣為中心向外擴,航程在3個小時內的國家,例如日本、南韓、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
林口長庚副院長、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馮思中坦言,東南亞和中國客源數量還是有落差,鄰近的新加坡本來就致力推廣國際醫療,泰國和馬來西亞也已經開放,他們的國際醫療人次回流很快,甚至超越以往,台灣若開放腳步還是那麼保守,也未全面推動觀光醫療,我們會逐漸失去競爭力。
為了擴大醫療旅遊市場,泰國政府推出一年期醫療簽證,自2023年1月起開放於一年內不限次數入境,每次入境可停留90天,增加國際旅客到訪的便利性與停留時間,旅客不需要多次申請簽證,大幅提升泰國對國際旅客的吸引力。
國際醫療新南向政策成效不彰
2023年我國邊境防疫政策比2022年鬆綁許多,但國際醫療服務人次不增反減,以及政府力推新南向,東協十國服務人次也大減,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坦言,尚待進一步分析數據,釐清箇中原因。目前衛福部在做的還是讓台灣各家醫院有不同強項或特色醫療,讓更多新南向國家了解並且來台使用。
台灣目前提供泰國、菲律賓旅客免簽14天,馬來西亞免簽30天,其他東南亞國家有條件式免簽14天。劉玉菁表示,泰國的醫療簽證政策確實值得參考,但需要蒐集數據後評估,簽證部分也需要跟外交部、內政部討論。
馮思中表示,醫療可分成不同層次,急重難罕的病人肯定台灣的醫療技術,願意千里迢迢來治療,我們當然要盡量滿足,這是疾病導向的需求。另一種觀光醫療,可同時帶動旅遊、飯店、計程車、遊覽車、餐廳等產業發展,但若不刻意推廣,外國人大概也不會想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