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禁令草案出爐!這群學生須家長同意 下課能用嗎?放哪裡?QA一次看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教育部日前宣布,高中以下學生手機以「進入校園集中保管」為原則,預計9月起實施,「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修正草案今天公告,考量到高中生的自主性和學校教學,高中生和國中小生制度不同,國民中小學生手機由學校或各班以集中方式保管,高級中等學校由學校以同一方式管理。且高級中等學校訂定管理規範時,應邀集教師、家長、學生各方代表召開會議,共同討論管理機制。

對於學生手機管理的議題,教育部2019年訂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讓學校可據此訂出校內手機相關規範。此一原則要求,學生的手機除教師引導學習,或是緊急必要聯繫,其餘時間以關機為原則。教育部長鄭英耀近日受訪時表示,新版規範近日將公告,並於9月開學時實施,內容則以學生進入校園,手機就集中管理為原則。
草案強調明確化、彈性化與分階段
教育部今天公布草案內容,強調本次修正重點在於「明確化」、「彈性化」與「分階段」管理,讓學校能有所依據並因地制宜,以兼顧維護教學秩序與學生合理使用權益。
草案適用對象明確規範僅適用學生所攜帶行動載具,教職員工、校外人士及公發學習載具不適用。國民中小學應由學校或各班以集中方式保管,高級中等學校由學校以同一方式管理。且高級中等學校訂定管理規範時,應邀集教師、家長、學生各方代表召開會議,共同討論管理機制。

手機禁令QA一次看
Q:國中小學訂定學生攜帶行動載具管理規範,需要經過什麼程序?
A:需要2程序
1.校務會議通過:管理規範必須經校務會議審議通過。
2.公告實施:經通過後,須公告於校內網站或明顯處,並通知家長與學生。
Q:高級中等學校各校訂定學生攜帶行動載具管理規範,需要經過什麼程序?
A:需要3程序
1.校內民主程序討論:高級中等學校訂定與增修管理規範時,應邀集教師、家長、學生各方代表召開會議共同討論,相關討論會議學生代表人數應不低於全體會議人數三分之一。
2.校務會議通過:管理規範必須經校務會議通過,校務會議應尊重前述討論會議之決議事項。
3.公告實施:經通過後,須公告於校內網站或明顯處。
Q:學生可以攜帶手機到校嗎?
A:國民中小學:考量學生尚未成年,家長作為法定代理人,對學生的行為與安全負有法定監護責任,因此學生如需攜帶行動載具到校,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
高級中等學校:考量高中階段學生已具備基本自主管理能力,學生可依學校規範攜帶行動載具到校,惟建議學校主動讓家長知悉學校對於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之相關規範。
Q:高中、國中小規定不同?
A:載具關機的方式可採直接關閉電源或調整為飛航模式等可達維護課堂秩序與安寧目的之作法。
國民中小學:
到校期間除用於學習活動或個人特殊需求(如緊急必要聯繫)外,載具應關機,且應由學校或各班以集中方式保管並妥善管理。
高級中等學校:
到校期間除用於學習活動、個人特殊需求(如緊急必要聯繫),載具應關機。

Q:學生上課可以使用自己攜帶的手機嗎?下課或午休時間可以使用嗎?
A:上課時間為維護課堂秩序與安寧,除用於學習活動或個人特殊需求(如緊急必要聯繫)外,載具應關機。
下課、午休或其他在校作息時間,高中和中小學規定不同。
國民中小學:
考量教學現場管理實務,採集中保管方式,除用於學習活動或個人特殊需求(如緊急必要聯繫)外,載具應維持關機。
高級中等學校:
經教師、家長、與學生代表共同考量教學現場管理實務及學生學習實際需要,並經討論通過,由學校於管理規範明定可開放使用行動載具之在校作息時間。
Q:同一學校中,各班規定一致?
A:考量教學現場管理實務,同校各班均應遵守相同管理規範作法。
Q:智慧型手錶、筆電、平板等不同載具,是否可以有不同規範?
A:考量不同類型的行動載具之功能、使用方式與使用時機可能相異,學校可針對不同載具(如手機、平板、筆電、智慧型手錶等)訂定不同管理與使用規範,並於管理規範中明訂,以符實際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