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積電擴美廠先獲「大股東點頭」 三贏創造關稅談判空間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台積電董座魏哲家宣布加碼對美投資,投資總額高達1650億美元,換算台幣約5兆4307億元,美國總統川普用「此會議室最重要男人」形容魏哲家。據黨政人士表示,國發會是台積電一大股東,持股6.3%,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是國發會前主委,政府團隊對台積電投資案都清楚,台美之間談出一個結果,政府也同意,才由台積電宣佈,給美國面子,也替台灣的經貿佈局加分。

川普雄心壯志「想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左手推動「對等關稅」政策,盼減少美國貿易逆差,另手劍指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產業,揚言對進口晶片徵收25%關稅,醞釀市場不確定性。
魏哲家台北時間2日清晨在白宮跟川普會面後,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包含增建3座晶圓廠、2座封裝和1座研發中心,加上先前承諾的650億美元投資,總計台積電對美投資金額來到1650億美元,相當於5兆4307億元新台幣。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洪耀南表示,關稅戰是短期衝擊,投資是長期效應,兩者程度不一樣,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塑造了「三贏」局面,第一,符合美國希望製造回流、生產在地化的MAGA計畫;其次,台積電本來就需不斷擴廠,以鞏固、提升市占率,今天選擇美國對台積電來講,效益是最大的。
洪指,第三個當然是對台灣的效益,如果美國課台灣晶片關稅,對消費者來講,物價就會上漲,不單在美國境內,未來台灣人買蘋果手機等也會比較貴。
洪耀南形容,台積電對於台灣的重要性,「不是把東西緊握在手上、只守在台灣,才有影響力,而是應該擴展出去,在海外也有影響力」,這是國力的延伸。
他觀察,很多人覺得台積電會變「美積電」、台灣會被掏空,這些疑慮不大會發生,因為台積電的台灣基地發展已經非常健全,不管是先進製程或是密度,台積電的投資基本上是因應整個國際形勢變化,供應鏈從過去的長鏈變「短鏈」,所以台積電才會到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設廠,為了就地供應,即便不到美國也得選其他地方。
洪耀南說,台積電現在是全球最重要的晶片供應商,關起門、守在台灣,反倒容易被超越。他進一步指出,現在地緣政治都講要脫鉤、去風險,為的就是避免互相牽制影響,但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實際上是讓台灣整個鑲在美國去紅化供應鏈中,「更緊密結合」賦予台灣更大影響力、是正向的,因此不用擔心台灣的談判籌碼變少。
台積電2020年首度宣布到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設廠,其後投資擴大,增建2座廠,總金額650億美元,如今規劃再斥資1000億美元打造3座晶圓廠、2座封裝和1座研發中心,引來在野黨質疑,而總統府、行政院、經濟部今都主動或回應提問說明政府態度,「依法審查,確保國家整體競爭力。」
不具名黨政人士表示,國發會是台積電一大股東,持股6.3%,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是國發會前主委,政府團隊對於台積電投資案都清楚,台美之間談出一個結果,政府也同意之下,才由台積電來宣佈,給美國面子,也替台灣的經貿佈局加分。
黨政人士觀察,護國神山被移山之類的質疑聲音,5年前也同樣被操作過,但仔細去看,台積電在台灣的聚落效應,從北至南產業鏈密集、擁高階人力、工程師又很拼命,這是沒辦法被複製的,5到10年內台積電仍保持非常強大的競爭力。
該人士表示,台積電加碼1000億美元,是延伸既有的投資計畫,不是要把整個產業鏈移至美國,設廠給川普面子,也讓台美關係舒壓,其他貨品關稅可以慢慢談。
黨政人士說,川普現在所作所為都是在兑現競選政見,國際政治而言,川普對抗中國,必定要挺台灣,台積電加碼投資這件事,就是台美之間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