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致種植板塊挪移!農業部4政策因應 2年內推農民數位卡

生活 生活觀
2024/05/21 18:00
問問 文章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農業部今(5/21)召開施政願景記者會,說明未來農業施政藍圖,並介紹新任次長,代理真除的部長陳駿季表示,要讓農民成為高度專業的職業,農業部是農民最堅實的靠山,2年內推出農民數位卡,淘汰紙本申請等作業,他也直言,極端氣候,作物產區板塊恐挪移,要積極引領農民用集團栽培方式面對,不能每年遇到同樣的天災,都靠天然災害救助,這是不對的,要積極思維,就要仰賴長期累計的資料庫。

左起至右,政務次長黃昭欽、政務次長胡忠一、部長陳駿季、常務次長杜文珍、主秘范美玲。陳怡文攝
左起至右,政務次長黃昭欽、政務次長胡忠一、部長陳駿季、常務次長杜文珍、主秘范美玲。陳怡文攝
分享 加入好友

農業部政策4主軸

陳駿季接手農業部長,原農業部農糧署署長胡忠一退休後重返農業部任政務次長督導農糧,原高雄區漁會總幹事黃昭欽任政務次長督導漁業,原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持續督導畜牧、防檢疫。

農業部今公布政策4主軸,1.智慧:建立農民數位卡、農業產銷大數據資料庫,2.韌性:導入勘災APP、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程品質管理,3.永續:重視農業生產與生態、落實寵物照護管理、擴大生產端的集團經營模式,4.安心:培養農業CEO、提升國產農產品市場區隔性。

陳駿季說明農業正面臨內外部挑戰,外部指,這3至4年間極端天氣下,水資源吃緊,區域衝突如烏俄戰爭、疫情影響糧食自主安全,自由貿易壓境使市場通路重組,要把優良農產品推到自由市場。

內部指,一、缺工,又分兩樣態,經營者老化、季節性缺工,二、 國外市場限縮,部分農產品受中國停止輸出產生衝擊,卻也轉化另一個機會,重新思考外銷市場,三、農工土地競合,台灣就一片土地,除了農地也是要提供產業、工業發展,在土地利用上更有效,農業部從3月開始,思考、策略永續,走向農地品質重於數量。

從農人力降提高服務效率很重要

陳駿季表示,農業面臨世代交替,很多人開始退休,農保保險人從2年前的92萬至93萬降到90萬,如何讓青農到鄉下很重要,農村建設方針,未來投入更多規劃,讓農村興起。

陳駿季表示,提高服務效率是第一優先,過往申報制度都是紙本作業,向第一線的公所或農會等單位申請,可以夠透過數位化進行,因此數位服務分兩面相,一、生產者在產域裡工作,透過過往知識數位化後協助新進農民持續精進栽培技術,二、發行農民數位卡(手機虛擬數位卡),只要稍掃描QR Code與政府的所有往來,都會在系統做結合,已經建立18個資料庫(天災救助、農作種植等)做資料串接,預計向目前的53萬實際從農民的農民推廣,讓資訊更公開、透明、即時。

陳駿季也說,糧食安全持續堅守,雖面臨極端氣候、區域衝突,今年荔枝龍眼因溫度太高無法開花,可能導致原來生產地點不適種,未來台灣面臨非常大的挑戰,作物產區板塊挪移,如低溫需求往北移,要熱就往南移,現在哪個地區出產什麼作物,可能5至10年後,面貌全部改變,農業部更要積極引領農民用集團栽培方式面對,不能每年遇到同樣的天災,都靠天然災害救助,這是不對的,要耕積極思維,就要仰賴長期累計的資料庫。

農業部要讓農民受尊重

陳駿季強調,農村過去是因為產業形成聚落,部分民眾返鄉,是要照顧年邁的長輩,後續也會透過綠色照護,支持其父母讓民眾在田中安心工作,願意留在農村,也是後續重要任務。

另外,陳駿季說,要讓農民因為對這片土地的貢獻而被尊重,讓農業不是弱勢產業,農民不是靠補助過活的農民,希望農業永續,未來新農業政策就是尊業判斷問題提出解決,有新團隊、新思維、新服務(就是態度),用更積極解決農業問題,一個禮拜能解決的就不要拖到二個禮拜。

知新聞 Line 官方帳號

# 農業部 # 農民數位卡 # 極端氣候 #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