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為何在貿易議題重砲抨擊歐盟 一文看懂雙方談判進度緩慢原因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昨天突然在社群平台揚言,6月1日將對歐盟課徵50%關稅,川普這突如其來的威脅,正值他的經濟團隊對歐盟在稅收、規範及中國問題上的態度日益感到挫折之際。

川普揚言6/1對歐盟課徵50%關稅
華爾街日報報導,熟悉談判情況的人士透露,川普的顧問私下向歐洲官員表達不滿,稱歐盟成員國對貿易優先事項的分歧拖慢談判進程;這些顧問抱怨歐盟對談判採取謹慎態度,並稱歐盟不願提出具體方案,包括串流服務費用、增值稅、汽車規範,以及針對美國公司反壟斷案件的罰款。
且美國迄今未能從歐盟領導人獲得承諾,要對中國產業施加新關稅,這是川普政府官員推動擴大對北京貿易壓力的優先事項。另據消息,英國作為與美國的個別貿易談判的一部分,已同意逐步對中國鋼鐵施加關稅,促成本月美英貿易協議。熟悉歐盟策略的人表示,歐盟官員也表達願意針對中國等非市場經濟體採取行動的態度。
美歐緊張關係於周五爆發,川普威脅自6月1日起對歐洲進口商品加徵50%關稅。周五下午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川普暗示他計劃至少現在就實施關稅威脅,並表示他「並不尋求與歐盟達成協議」。
華爾街日報指出,多年來,川普不論公開或私下都對歐洲表現極大憤怒,常常比對一些美國敵對國家的批評更尖銳。從他的第一任期開始,川普批評北約成員國國防支出不足,這類指責已重複多年。本月他稱歐盟「比中國更惡劣」,並將歐盟對美國公司的反壟斷罰款稱為稅收。

川普談判手法與歐盟形成鮮明對比
2月,他甚至說歐盟成立的目的是要坑美國。川普直率的談判手法與歐盟領導人較謹慎、注重程序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常與成員國頻繁磋商。
川普周五的關稅威脅讓歐盟官員與外交人員感到驚訝,因為他們才剛對緩慢的貿易談判取得進展表示樂觀。最近,歐盟與美國交換可能談判重點的文件,一些歐洲外交官認為這是積極進展。據透露,歐盟私下表示願意與美國合作,針對中國對關鍵產業的國家補貼問題採取因應措施。
川普發布消息後數小時,歐盟貿易專員塞夫喬維奇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及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通話。通話結束後,塞夫喬維奇表示歐盟全力參與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但也準備捍衛自身利益。他在社群平台上寫道,美歐間的貿易規模無與倫比,但「必須建立於相互尊重,而非威脅」。
一位歐盟官員周五表示,中國並非雙方談判中的主要阻礙因素。歐盟官員努力在對美國的回應中找到折衷點,既不想像中國般激烈反擊,也想比英國更具有主張。

中國是歐盟重要出口市場
英國本月與美國達成協議,維持川普時期對英國商品普遍徵收10%關稅。多位歐盟部長最近表示,並不滿於維持10%關稅的貿易協議。
與中國相關的討論是,美國推動其貿易夥伴在對等關稅(於4月初實施後暫停90天)議題上懲罰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策略一部分。美國目標是限制中國在其他經濟體—尤其是鋼鐵等戰略產業中的參與,並推動其他國家對中國商品徵稅,以抵銷北京對企業的國家補貼,這些補貼使中國產品在全球更具競爭力。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也向日本、南韓等其他重要貿易夥伴提出類似的中國經濟安全相關要求,但尚未有公開承諾。
中國仍是歐盟重要的出口市場,歐洲領導人不願與北京展開高調貿易戰。歐盟與川普政府在貿易談判策略存在根本差異,川普急於快速宣布協議,歐盟執委會負責貿易政策,但會定期與27個成員國溝通,確保大家對談判策略達成共識,這使得歐盟在談判上動作緩慢,成為川普政府感到極大挫折的原因之一。

歐盟官員表示不會修改增值稅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上周在加拿大財長會議,就向歐盟官員表達對談判進度的擔憂。至今,歐盟堅持反對川普的部分要求,官員們表示不會修改增值稅(川普政府批評該稅制,歐盟與多國視其為中立稅種),也不會改變健康與數位監管規範。
一位歐盟外交官周五表示,難以確定川普的發文是否真正在於執行其關稅威脅。「不能只根據一則Truth Social貼文制訂政策」該外交官說。
貝森特周五在福斯新聞採訪中表示,他希望50%關稅威脅能給歐盟帶來壓力。今年4月,歐盟貿易專員帶著降低雙方產業關稅的提案,以及增加從美國進口能源和黃豆的方案訪問華盛頓,但未獲實質成果。會後發言人表示,「歐盟已盡到責任,現在需要美國明確立場。」

歐盟暗示願意在中國議題與美合作
美國近期向歐盟提交一份文件,列出數個希望獲得讓步的領域,包含非關稅壁壘及經濟安全議題(常指對中國經濟主導地位的關切)。據最近了解談判的人士透露,歐盟的回應涵蓋多項貿易問題,並暗示願意在中國議題上合作。
歐盟之前已批准對價值210億歐元(約24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但在川普政府宣布暫停某些美國關稅90天後,暫緩執行,歐盟還建議如果與美國談判破裂,將對價值高達950億歐元的第二批商品徵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