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年累計每日增加237萬噸水源 國發會:相當全國22%公共用水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國發會今召開第128次委員會議,由經濟部就「因應氣候變遷強化台灣供水韌性」提出報告。國發會表示,台灣雖降雨豐沛,但時空分布不均,從水源頭到水龍頭,跨部合作強化系統治理,自106年起迄今累計增加每日237萬噸水源,相當全國22%公共用水,各項水資源建設已有顯著成效,並同步打造西部廊道供水管網及推動科技造水如再生水及海淡水等,力求創新突破。

水利署成全球首個獲PAS 2080驗證水利機關
台灣雖降雨豐沛,惟時空分布不均,不易蓄存,氣候變遷影響下豐枯加劇,加上灌溉用水占水庫供水比率大及經濟發展快速產業用水需求,供水風險大,政府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備援及管理超前部署,從水源頭到水龍頭,跨部合作強化系統治理,自2017年起迄今累計增加每日237萬噸水源,相當全國22%公共用水,並同步打造西部廊道供水管網及推動科技造水如再生水及海淡水等。
除導入智慧化水資源管理外,水利署也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PAS 2080驗證之水利政府機關,推動水利工程減碳,邁向2050淨零轉型,更與農業部門跨域整合,推廣稻作轉旱作及圳路復興改善,提升農業用水效率下兼顧糧食安全,均衡台灣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農業、民生用水無虞。
政府以系統性治水與韌性提升為核心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行政院於2021年8月核定台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為整體水資源規劃的藍圖,各項水資源建設已見成效,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持續合作,強化流域整體治理。
已核定的水資源建設應加速執行,如新竹、台南海淡廠、大安大甲溪聯通管等工程,規劃中水資源建設計畫請加速提報,並依行政院核定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重大工程優先評估以促參方式辦理之可行性,以滿足未來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農業、民生用水需求。
劉鏡清進一步指出,為利流域整體治理成效,經濟部將運用行政院水及流域永續推動小組策略會議機制,強化政府跨部門協調,以系統性治水與韌性提升為核心,整合部會相關圖資、逐步推動建構精準分配資源模式,訂定治理優先順序,以有限資源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為未來世代奠定水資源永續利用與發展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