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把BBU推向伺服器應用主流 光寶科躍AI要角
輝達(NVIDIA)GTC大會3月中在美國加州聖荷西(San Jose)舉行,現場宛如AI產業武林大會,齊聚各家門派,其中有個生面孔,台灣電源供應器大廠光寶科今年首度參展,初試啼聲就大出鋒頭。

光寶科今年首度揮軍GTC設置攤位,展示與輝達AI伺服器相關的全系列產品。除此之外,不論在合作夥伴雲達的展位,或在展場1樓最醒目位置,或是由大會特設的AI伺服器架構MGX Ecosystem供應鏈生態系展示區,隨處可見光寶科的產品。
光寶科電能機櫃事業處總經理王金才細數,光寶科與輝達合作多年,包括電源系統、機櫃、BBU(電池備援電力模組)到液冷散熱等,目前已有多個項目入列輝達推薦供應商清單(RVL),等同拿到輝達AI伺服器供應鏈的入場券。
GTC大會上,輝達負責掌管供應鏈的兩大戰將硬體工程副總經理貝爾(Andrew Bell)、工程副總經理戈爾拉(Gabriele Gorla),親自頒獎給12家最重要的主力零件供應商,光寶科名列榜上。
一名科技業者指出,談起輝達AI供應鏈,容易先想到第一線的鴻海、雲達、緯穎、美超微等伺服器廠商,但再往下一層,包括機櫃、電源、散熱、傳輸線等週邊關鍵零件同樣重要。尤其這兩年輝達接力推出新AI伺服器GB200、GB300,其中關鍵變革,包括導入液冷散熱技術、BBU功能等,光寶科皆在其中扮演要角。
光寶科總經理邱森彬接受中央社獨家專訪時回憶,光寶科是全球第一家把電源供應器和BBU結合在一起的廠商,早在4年前,光寶科就將這樣的觀念和北美最大的CSP(雲端服務供應商)溝通,經過幾年驗證,如今終於迎來大規模的落地應用,成為市場主流。
今年2月底光寶科法說會上,邱森彬開心向法人表示,因應BBU的龐大需求,光寶科正在中國、高雄、北美等3地廠區同步展開BBU產能擴充,預計4月就緒,公司今年AI相關營收占比要力拚倍增,成為重要營運動能。
邱森彬說,當初的想法是早期的Data Center(資料中心)就像蓋房子,包括不斷電系統在內,裡頭的Lay out(布局)從一開始就做好,但現在改成機櫃式伺服器,透過模組化設計,方便彈性擴充,但在擴充過程中,配套的不斷電設計也必須跟著改變,不能再依照傳統作法。
Data Center的資料非常珍貴,不容遺失,BBU的運作原理,就是當外部電源突然中斷時,系統會自動切換至BBU供電,將存儲在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中的快取資料快速寫入到備援的固態硬碟(SSD)中。隨著電力恢復,系統重新啟動後會自動從SSD中讀取資料,重建必要的檔案和資訊,以防止斷電引起的數據遺失,確保資料的安全與完整。
從想法誕生、驗證可行、與客戶溝通,到現在大規模落地應用,BBU的案例投射出光寶科不再是過去坐等客戶規格確立的硬體製造商,而是轉變為解決方案供應商,能幫助客戶解決痛點,這也是光寶科這幾年的轉型縮影。
邱森彬介紹,以電源供應器為例,光寶科過去主要是做Low Power(低功率電源),應用在電腦、遊戲機等資訊或消費性電子產品,特點是標準規格、數量大。這賺的是管理財,透過不斷Cost down(成本降低),想辦法從中擠出獲利。
邱森彬說,過去光寶科做產品、做代工,規模愈做愈大,做到最後專挑量大的主流機種,對於少量多樣的利基市場看不上眼。但擠獲利總有極限,尤其前幾年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讓光寶科意識到「不轉型不行」。
於是光寶科開始努力轉型成為解決方案供應商,開始做少量多樣的Hign Power(高功率電源),應用在伺服器及各種利基領域。
邱森彬介紹,過去光寶科做Low Power,筆電電源的主流功率規格是60W(瓦)至90W,進到Hign Power市場,一開始伺服器電源規格就是7KW(千瓦)至10KW,功率相差100倍。
而現在,AI伺服器市場主流電源規格推進到33KW,且光寶科已開發出下一代的72KW電源,甚至開始著手設計100KW的超級電源。邱森彬說,這麼大的功率,除了考驗電源技術,還衍生出各種週邊配套難題,如高功率所產生的龐大熱能要如何散熱。所幸,光寶科累積半世紀的功力,在機構件設計、整合等各方面能力剛好派上用場,可提供客戶一次滿足的解決方案。
光寶科精實後重新聚焦,成功搭上AI順風車,營收將重拾成長。不過,邱森彬認為,光寶科在很多項目領域已經做到第一,要再繼續長大,光靠自己內部有機成長很困難,還要搭配外部併購。
去年4月,光寶科宣布投下新台幣25.3億元,入股日本工業電源大廠柯索(Cosel),取得19.99%股權,為公司睽違17年後,再度重啟對外併購。
邱森彬介紹,柯索主要聚焦工業電源市場,看似量小,但包括工業自動化、半導體設備、醫療、網通、運輸和新能源領域等利基型電源市場,加總起來,一年市場規模將近4000億元。光寶科希望能藉此接觸過去碰不到的生意,持續把餅做大,與柯索的合作只是開端,迎接50歲全新起點,光寶科的成長故事未完待續。(中央社)